[发明专利]三聚氰胺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46628.5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4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斌;陶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08;G01N30/72;B01J20/22;B01J20/28;B01D15/10;B01J20/3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彭琴;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聚 分散 萃取 高效 色谱 联用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聚氰胺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方法。本发明是以巯基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微球作为新型分散固相萃取吸附剂,利用巯基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微球和三聚氰胺间的亲水相互作用,实现实际样品中痕量三聚氰胺的萃取、富集与净化,并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实现实际样品中痕量三聚氰胺的高灵敏检测。本发明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工艺巧妙,所需仪器普及度较高,易于推广,可实现奶粉等复杂实际样品中痕量三聚氰胺的高效富集净化与高灵敏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聚氰胺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三聚氰胺俗称蛋白精、密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氮元素,含氮量高达66.6%。蛋白质的成分主要为氨基酸,含氮量约为18%。凯氏定氮法是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经典方法。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是以含氮量来确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由于该方法不能准确判断氮元素的来源,因而为牟取暴利在食品和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以虚假增加其蛋白质含量。三聚氰胺是非食品用化学物质,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食品和饲料中严禁添加三聚氰胺。
目前,三聚氰胺的分析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法和红外光谱法等。然而,由于实际样基质复杂、干扰严重,易给后续分析结果带来不利影响,直接检测实际样中的微量三聚氰胺困难重重,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不可或缺。在样品前处理技术中,新型吸附剂的开发始终居于核心位置。共价有机框架(COF)有着多样的构筑单元(如:含硼类、亚胺类、三嗪类等)和十分灵活的分子设计特性,它可以精确地引入官能团或催化位点以控制表面化学性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储存、催化、生物传感、光电子等领域。鉴于其高稳定性、大比表面积和可控的物化性质等优点,COF材料也在样品前处理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利用COF可修饰的特点,以含烯基的COF材料作为基质COF材料,利用巯烯点击化学合成巯基功能化COF微球。通过巯基的功能化,改变了基质COF微球的表面性能,在COF微球表面赋予了大量的氢键作用位点,为实际样品中微量三聚氰胺的富集萃取提供了大量的高效作用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三聚氰胺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方法。本发明是以巯基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微球(COFTAPB-DVA@SH)作为分散固相萃取剂,建立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方法,发展一种食品中痕量三聚氰胺的富集检测方法。得益于巯基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微球与三聚氰胺之间的亲水作用,实现实际样中痕量三聚氰胺的净化富集萃取和高灵敏分析检测。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聚氰胺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方法,所述方法以巯基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微球(COFTAPB-DVA@SH)作为分散固相萃取吸附剂,利用巯基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微球与三聚氰胺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实现实际样品中痕量三聚氰胺的萃取、富集与净化,并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实现三聚氰胺的分析检测。
一种三聚氰胺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散固相萃取:取2 mL以富集溶剂制备的样品溶液于离心管中,加入1.5 mg巯基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COFTAPB-DVA@SH)微球,超声分散均匀;放置于孵育器中,室温恒温孵育2小时;将孵育完成后的离心管放置于离心机,以8000转/分钟的离心转速,离心5分钟,完成后移除上清液;所述的富集溶剂为乙腈;
(2)解吸附:向离心管中加入1 mL洗脱溶剂,超声解吸附15分钟,然后以8000转/分钟的离心转速,离心5分钟,收集并针头过滤器过滤洗脱液;所述的洗脱溶剂为甲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66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