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输宽带CQI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45476.7 | 申请日: | 2021-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1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江林;史征国;马英矫;杨小军;钱蔓藜;胡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28/02 | 分类号: | H04W28/02;H04W28/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张岳峰 |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 宽带 cqi 确定 方法 装置 | ||
1.一种传输宽带CQI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传输带宽对应的第一信干噪比;
将所述第一信干噪比输入指数等效信噪比映射公式,获得第一等式,并对所述第一等式进行简化以得到包含有对数函数的第二等式;
用分段线性函数等效所述对数函数,并计算所述对数函数对应的数值;
将所述对数函数对应的数值代入所述第二等式,确定所述传输宽带对应的等效信噪比;
依据所述等效信噪比与预设映射关系,确定目标CQI,其中,所述预设映射关系为信噪比与信干噪比之间的映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传输带宽对应的第一信干噪比,包括:
获取多个子载波对应的多个信道矩阵,依据多个所述信道矩阵得到多个所述信道矩阵对应的多个秩以及多个预设编码矩阵指示;
依据多个所述秩以及多个所述预设编码矩阵指示,确定多个所述子载波在传输层上对应的多个第二信干噪比;
依据多个所述第二信干噪比,确定所述第一信干噪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信干噪比输入指数等效信噪比映射公式,获得第一等式,并对所述第一等式进行简化以得到包含有对数函数的第二等式,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干噪比输入指数等效信噪比映射公式,得到所述第一等式,所述第一等式为:其中,SNReff为所述等效信噪比,β为调节因子,SINRk为所述第一信干噪比,Nc为为传输带宽所包含的子载波数,所述调节因子以及所述子载波数均可通过查表获得;
通过max-log-max算法将所述第一等式简化为所述第二等式,所述第二等式为其中,为所述对数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分段线性函数等效所述对数函数,并计算所述对数函数对应的数值,包括:
获取多段线性函数,其中,每段所述线性函数对应一个索引;
获取所述对数函数中的指数对应的整数位以及指数位;
依据所述整数位以及所述指数位,确定所述指数对应的目标索引;
依据所述目标索引,对所述线性函数进行定位以确定目标线性函数,其中,所述目标线性函数用于等效所述对数函数;
通过所述目标线性函数,计算所述对数函数对应的所述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依据所述等效信噪比与预设映射关系,确定目标CQI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依据所述目标CQI,确定所述传输宽带上每个码字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以及每个码字对应的传输效率。
6.一种传输宽带CQI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确定传输带宽对应的第一信干噪比;
获得单元,将所述第一信干噪比输入指数等效信噪比映射公式,获得第一等式,并对所述第一等式进行简化以得到包含有对数函数的第二等式;
计算单元,用分段线性函数等效所述对数函数,并计算所述对数函数对应的数值;
第二确定单元,将所述对数函数对应的数值代入所述第二等式,确定所述传输宽带对应的等效信噪比;
第三确定单元,依据所述等效信噪比与预设映射关系,确定目标CQI,其中,所述预设映射关系为信噪比与信干噪比之间的映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获取多个子载波对应的多个信道矩阵,依据多个所述信道矩阵得到多个所述信道矩阵对应的多个秩以及多个预设编码矩阵指示;
第一确定子单元,依据多个所述秩以及多个所述预设编码矩阵指示,确定多个所述子载波在传输层上对应的多个第二信干噪比;
第二确定子单元,依据多个所述第二信干噪比,确定所述第一信干噪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547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件下载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九绕组电机的单相两级集成充电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