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预拉伸铝板内部织构分布均匀性的板框件精加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42017.3 | 申请日: | 2021-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7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 发明(设计)人: | 车路长;郑林;窦世涛;陈新;封先河;赵方超;朱凯;方丁;张津;车移;计鹏飞;李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1B38/04 | 分类号: | B21B38/04;B21B37/2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拉伸 内部 分布 均匀 板框件 精加工 方法 | ||
1.基于预拉伸铝板内部织构分布均匀性的板框件精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无损测定待加工预拉伸铝板不同部位的内部织构及其分布;
S2,根据步骤S1测定的数据,标识出所述待加工预拉伸铝板内部织构变化剧烈的风险区域;在步骤S2,根据铝材低指数晶面的相对衍射强度梯度的预设值标识出所述待加工预拉伸铝板的风险区域;在步骤S2,所述相对衍射强度梯度的预设值0.01/mm~0.06/mm,即在每10mm长度上的相对衍射强度变化量为10%~60%,标识出的所述风险区域内的相对衍射强度梯度大于等于预设值;
S3,根据产品工件设计图,在所述待加工预拉伸铝板上设计完整包络步骤S2标识的每个风险区域的加工包络面,将全部所述加工包络面切削后足以得到所述产品工件且任一所述加工包络面与其它风险区域无交集,或者使得交集区域充分小;
S4,根据步骤S2标识的风险区域的内部织构梯度大小排序,排列设计全部切削掉步骤S3所述加工包络面的不同切削顺序,规划得出若干个不同的加工路径;
S5,按照步骤S4规划的若干个不同加工路径,分别切削所述待加工预拉伸铝板,分别测量按照每个加工路径切削后的剩余板料变形量,对比得出其中的最小变形量及其加工路径;
S6,切削板材:在最小变形量的剩余板料上,按照产品图粗加工切削产品工件,加工余量推荐为0.5mm~5mm,然后再按照产品图精加工切削产品,得到被加工的板框件,测量所得产品工件的实际变形量;
S7,将S6步骤所测得的产品工件实际变形量与所述产品工件的合格公差要求对比,判定被加工产品工件是否合格以及加工工艺是否可实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预拉伸铝板内部织构分布均匀性的板框件精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采用晶体衍射方法和技术,快速无损测定待加工预拉伸铝板不同部位的内部织构及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预拉伸铝板内部织构分布均匀性的板框件精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推荐的Al低指数晶面为其滑移系的滑移面(111)晶面或滑移方向(220)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预拉伸铝板内部织构分布均匀性的板框件精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6中,当步骤S6测得的被加工产品工件的实际变形量小于等于所述产品工件要求的合格公差时,判定所述产品工件合格以及所选加工工艺可实施;
在步骤S6中,当步骤S6测得的被加工产品工件的实际变形量大于所述产品工件要求的合格公差时,判定所述产品工件不合格以及所选加工工艺不可实施,并增加以下步骤:
S8,重新确定预设值和所述风险区域并重复步骤S2-S6,再次判断所述产品工件是否合格以及加工工艺是否可实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预拉伸铝板内部织构分布均匀性的板框件精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定所述产品工件不合格以及所选加工工艺不可实施后,通过充分减小所述风险区域内的相对衍射强度梯度预设值重新确定所述风险区域,并重复步骤S2-S6,再次判断所述产品工件是否合格以及加工工艺是否可实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预拉伸铝板内部织构分布均匀性的板框件精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再次判定所述产品工件仍然不合格,判定该批预拉伸铝板不能够加工出合格的所述产品工件。
7.根据权利要求1-3或5-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预拉伸铝板内部织构分布均匀性的板框件精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织构分布均匀性的无损测定方法选自短波长X射线特征衍射法、高能同步辐射的硬X射线衍射法、中子衍射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未经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201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