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翻线装置及采用吊车翻线装置跨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1406.6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1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朱冠旻;韩启云;刘云飞;李凯;桂和怀;黄成云;黄朝永;靳雨柱;翟光林;舒韶良;王超;王杰;张成龙;熊明;张鹏程;潘康;吴明春;徐健;曹振洋;张祥;李光泽;杨策;杨平;胡辛;许克克;刘海军;常江;于文强;奚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4 | 分类号: | H02G1/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初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1 | 代理人: | 谢永 |
地址: | 23001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装 采用 吊车 跨越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翻线装置及跨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翻线装置及采用吊车翻线装置跨越施工方法,翻线装置包括翻线装置本体和安装底座;翻线装置本体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圆盘;圆盘上设有支撑装置和限位机构;支撑装置包括转动架,转动架上设有转轴,限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板;圆盘上设有定位孔;支撑架的远离圆盘的端部设有安装座;通过转动架的设置,使得通过第一定位板与不同的定位孔相配合实现对转动架和圆盘的固定,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时的情况调整转动架的位置,从而使得最终转轴对牵引索的支撑效果达到最佳;跨越施工方法包括:S1、跨越吊车定位;S2、搭设牵引索;S3、安装翻线装置;S4、跨越施工;S5、收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翻线装置及跨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翻线装置及采用吊车翻线装置跨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输电线路施工越来越广泛地分布于各个地区,因此新建输电线路工程存在着大量的交叉跨越河流等情况。
现有的跨越施工方案多采用搭设跨越架跨越的方式,将导地线翻过被跨越线路,对于线路拆除与跨越高铁施工,普通跨越架搭设周期长,安全稳定性差。
利用吊车副臂上安装翻线装置解决跨越快速施工的难题,由于吊车站位和跨越高度不同,翻线装置需要在水平与垂直方向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翻线装置需要在水平与垂直方向进行调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翻线装置及采用吊车翻线装置跨越施工方法。其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时的情况调整翻线装置的状态,从而对牵引索的支撑效果达到最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翻线装置,其包括翻线装置本体和设于翻线装置本体底部且用于与吊车副臂相连接的安装底座;翻线装置本体包括与安装底座相连接的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圆盘;圆盘上设有能够绕圆盘轴向转动的支撑装置以及用于对支撑装置转动限位的限位机构;支撑装置包括转动架,转动架上设有用于支撑牵引索的转轴,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转动架上且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定位板;圆盘上沿圆盘的周向设有多个定位孔,第一定位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定位孔上;支撑架的远离圆盘的端部设有用于与安装底座相连接的安装座。
作为优选,支撑架上设有第一铰接板,圆盘的下端面上设有与第一铰接板相互铰接的第二铰接板,第一铰接板与第二铰接板之间设有轴向与圆盘轴向垂直的铰接轴,圆盘能够绕铰接轴转动;支撑架与圆盘之间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上的第二定位板和设置在圆盘上与第二定位板连接的第三定位板,第三定位板用于与第二定位板相配合以实现对圆盘转动角度的调节;第二定位板上设有第一调节孔,第三定位板的一端连接在圆盘的下端面上,另一端朝向支撑架延伸,第三定位板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与第一调节孔通过固定栓固定连接的第二调节孔。
作为优选,转动架上设有至少一对支撑板,支撑板一端固定在转动架上,另一端朝向远离圆盘上端面的方向设置,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板的所述另一端。
作为优选,转动架上且位于转动架的两端设有轴向与支撑板高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用于对牵引索在水平方向上进行阻挡的辅助轴。
作为优选,转动架的两端处设有辅助架,辅助架上设有安装柱,安装柱朝向远离转轴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安装柱内插接有导向杆。
作为优选,安装底座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安装在吊车副臂上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在安装架上的连接轴,安装底座通过连接轴连接在吊车副臂上。
作为优选,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架下端面上且沿连接轴轴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固定板;连接机构还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板上的连接板,连接轴转动连接在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机构为两组且分别连接在吊车副臂的两侧,每组连接机构中均包括至少两根连接板和一根连接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14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共振CT医用周转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速全自动倒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