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诱导合成近红外发光的埃罗替尼银纳米团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29967.2 | 申请日: | 2021-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8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 发明(设计)人: | 魏巧华;吴钟炜;张思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239/94 | 分类号: | C07D239/94;C07F1/10;C09K11/06;G01N21/64;A61K41/00;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彭琴;蔡学俊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诱导 合成 红外 发光 埃罗替尼银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诱导合成近红外发光的埃罗替尼银纳米团簇及其制备方法。利用药物小分子埃罗替尼与银盐反应,合成埃罗替尼银聚合物[Ag4(Erlotinib)2Cl2]n;而后埃罗替尼银聚合物[Ag4(Erlotinib)2Cl2]n与DMF溶剂在室温光诱导的作用下搅拌反应60h,通过乙醚重结晶方法,获得近红外发光的埃罗替尼银纳米团簇[Ag11(Erlotinib)8(DMF)8]Cl3。该方法中未涉及还原剂和多种配体的引入,合成方法绿色便捷,没有有害废弃物产生,符合“绿色化学”理念。获得的埃罗替尼银纳米团簇具有优良的光物理性能,有望用于近红外生物发光传感和癌症的可视化治疗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诱导合成近红外发光的埃罗替尼银纳米团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货币金属纳米团簇通常拥有多样的拓扑结构,产生丰富的电荷跃迁,这使其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在发光材料、生物传感器和医学治疗等研究领域中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银纳米团簇(AgNCs)作为其中的一员相对其他(如Au, Pt)金属研究较少。现已公开发表的银纳米团簇通常采用化学还原法或配体交换等方法合成,存在制备方法复杂,不易重复,产率不高,合成废液多等缺点,且合成过程涉及膦配体、硫醇等多种配体的引入,不符合近年来倡导的“绿色化学”观念。同时,使用的配体缺少功能性,目前已报到的银团簇的生物毒性和识别生物分子的特异性均不强,大大限制了银团簇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药物炔配体(-C≡CR)是构建发光贵金属纳米团簇的理想表面配体,在发光传感与生物医学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该方向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缺少简便高效的合成方法,通过团簇结构的设计来指导其在生物传感的应用仍具有挑战。因此,拓展一种新型简单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单一炔配体保护的AgNCs合成方法对团簇化学学科发展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光诱导合成近红外发光的埃罗替尼银纳米团簇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诱导合成近红外发光的埃罗替尼银纳米团簇,所述埃罗替尼银纳米团簇[Ag11(Erlotinib)8(DMF)8]Cl3由药物小分子埃罗替尼与银盐反应,在DMF溶剂中室温光诱导合成,其化学式为Ag11C200H232N32O40Cl3。
一种光诱导合成近红外发光的埃罗替尼银纳米团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g4(Erlotinib)2Cl2]n的合成
称取AgNO3溶于去离子水中,逐滴加入浓氨水(NH3·H2O)直至沉淀完全溶解,继续滴加调节溶液pH到10,形成银溶液;称取盐酸埃罗替尼(Erlotinib·HCl)分散在丙酮形成埃罗替尼溶液,后将埃罗替尼溶液缓慢加至上述银溶液,产生大量黄色沉淀;避光反应,抽滤,得到的黄色沉淀依次用去离子水、乙醚洗涤2-3次,真空干燥,得到黄色粉末状化合物1,即为合成的埃罗替尼银聚合物[Ag4(Erlotinib)2Cl2]n,避光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99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