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27572.9 | 申请日: | 202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8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 发明(设计)人: | 朱钰方;牛会丛;陈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K47/69 | 分类号: | A61K47/69;A61K47/64;A61K31/555;A61K41/00;A61K9/08;A61K47/02;A61P35/00;B82Y5/00;B82Y40/00;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靶向 纳米 复合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包括:金属有机框架UiO‑66、嵌入金属有机框架UiO‑66内部的TCPP(Fe)、以及通过共价键偶联在金属有机框架UiO‑66表面的靶向肽RGD。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鞘内注射的具有化学动力学、超声动力学治疗效果的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是一种金属有机框架UiO-66,由有机配体对苯二甲酸和金属离子Zr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内部嵌入四(4-羧基苯基)卟吩氯化铁(TCPP(Fe))分子治疗剂,表面负载RGD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系统(MOF@MP-RGD),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鞘内注射靶向递送至脑部肿瘤区域,结合化学动力学治疗和超声动力学治疗实现增强的肿瘤治疗效果,在脑部肿瘤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属于生物材料学领域。
背景技术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且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呈上升趋势。其中,脑部肿瘤,例如脑膜癌病(LMC),是指恶性肿瘤转移侵犯脑膜、脊膜及蛛网膜下腔所造成的疾病。目前尚无公认的脑膜癌病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仅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1-3个月延长至3-11个月。全身化疗可被视为无基因突变患者的脑膜癌病首选治疗方案,但是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脑脊液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且伴随着严重的系统性毒性。局部放疗的目的仅限于缓解症状、减少结节体积和改善脑脊液循环。分子靶向治疗仅适用于9%EGFR突变、5%ALK重排或者其他少见突变类型的患者。此外,没有充分的研究证明免疫疗法在治疗脑膜癌病的有效性。因此,研究开发普适性、高效治疗脑膜癌的新药成为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
动力疗法是一种基于活性氧(ROS)的治疗方式,通过ROS(例如过氧化氢(H2O2)、单线态氧(1O2)、和羟基自由基(·OH))对维持细胞生命的生物分子(例如,蛋白质、DNA和脂质)产生非特异性氧化损伤诱导细胞死亡。作为最广泛使用的基于ROS的治疗策略,光动力疗法(PDT)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其机制为声敏剂在超声刺激下将氧化转化为1O2。然而,这种方法具有可用光组织穿透深度差的致命限制,这限制了其在治疗深部肿瘤如脑肿瘤方面的应用。最近,一些新的非光介导的动态疗法被提出和开发用于抗肿瘤治疗。其中,声动力疗法(SDT)的工作机制与PDT相似,但刺激源不是光而是超声(US),由于US照射具有优异的组织渗透性,在治疗深部肿瘤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此外,化学动力学疗法(CDT)在抗肿瘤研究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CDT是利用催化剂或金属离子(例如铁、铜和锰离子)通过芬顿或芬顿样反应将内源性H2O2转化为高细胞毒性·OH,从而有效杀死肿瘤细胞。所涉及的生化反应依赖于肿瘤微环境(TME)过表达的H2O2和弱酸性,从而有助于CDT的高肿瘤特异性和安全性。此外,多种动态疗法的组合具有同时产生不同种类ROS、提高肿瘤内ROS水平以产生氧化损伤作用的能力,从而确保增强治疗效果。然而,这些潜力巨大的基于ROS的动态疗法很少被探索用于治疗脑肿瘤,并且尚未将其应用于LMC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75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