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27572.9 | 申请日: | 202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8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 发明(设计)人: | 朱钰方;牛会丛;陈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K47/69 | 分类号: | A61K47/69;A61K47/64;A61K31/555;A61K41/00;A61K9/08;A61K47/02;A61P35/00;B82Y5/00;B82Y40/00;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靶向 纳米 复合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包括:金属有机框架UiO-66、嵌入金属有机框架UiO-66内部的TCPP(Fe)、以及通过共价键偶联在金属有机框架UiO-66表面的靶向肽RGD;
所述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在酸性且加过氧化氢条件下催化产生羟基自由基;
所述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在超声条件下产生1O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四(4-羧基苯基)卟吩氯化铁TCPP(Fe)和金属有机框架UiO-66的质量比为1:(4.3~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呈八面体状,粒径为100~400纳米;所述酸性的pH=5.2~7.4。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ZrCl4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然后依次加入对苯二甲酸、苯甲酸、盐酸和四(4-羧基苯基)卟吩氯化铁(TCPP(Fe))并超声至完全溶解,得到褐色溶液;
(2)将褐色溶液转移至水热釜中,在100~150℃下溶剂热反应12~48小时后室温冷却,再经离心和清洗,得到嵌入TCPP(Fe)的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颗粒MOF@MP;
(3)将MOF@MP分散于水溶液中,然后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并混合,随后加入RGD多肽进行超声分散和搅拌后,经二次离心和清洗,得到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MOF@MP-RG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ZrCl4、对苯二甲酸、苯甲酸、盐酸和TCPP(Fe)的摩尔比为20:(10~30):(200~400):(30~50):(0.1~1)。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WMOF@MP:W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1~2;WMOF@MP:WNHS = 0.1~2;WMOF@MP:WRGD = 0.05~0.3。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ZrCl4和TCPP(Fe)的摩尔比为20:0.1~1。
8.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在制备用于脑部肿瘤性疾病的诊疗剂中的应用。
9.一种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溶液,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理盐水、以及分散在生理盐水中的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所述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的浓度为2.5~10mg/mL。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理盐水为0.9%NaCl水溶液。
11.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载靶向剂的纳米复合颗粒溶液在制备用于脑部肿瘤性疾病的诊疗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757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