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抛光皮的制造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08126.3 | 申请日: | 2021-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3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草;蔡林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林娟 |
| 主分类号: | D06N3/14 | 分类号: | D06N3/14;D06N3/00;B24D11/00;B24D3/28;B24D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张思思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光 制造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抛光皮的制造工艺,抛光皮由红磨皮层制成,所述红磨皮层的侧壁涂覆有湿法聚氨酯涂层或干法聚氨酯涂层或湿法聚氨酯涂层和干法聚氨酯涂层,制造工艺有红磨皮层的制造工艺,湿法聚氨酯涂层的制造工艺,湿法聚氨酯涂层与红磨皮层结合的工艺,干法聚氨酯涂层的制造工艺,干法聚氨酯涂层与红磨皮层结合的工艺。有益效果:本发明制成的抛光皮能够解决生产繁琐,生产时间长,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制成的抛光皮能够一次性搞定3D玻璃或四面弯玻璃的抛光工作;本发明制成的抛光皮可以增加耗材一倍的使用寿命,能够提高抛光时的良品率,能够使得切削力更加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抛光皮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现阶段的手机玻璃通常会使用抛光皮对该样品的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以获得较为光滑的表面。但是现有的抛光皮技术存在许多的不足:
(1)现有技术中抛光皮需要对手机玻璃经过多次抛光,分别为减薄-粗抛-精抛,抛光工序繁琐且使用耗材种类偏多,造成抛光时间长抛光成本极高;
(2)现有技术中抛光皮弹性极差,由于现阶段新款手机全部是3D玻璃或4面弯玻璃,由于弹性极差造成抛光不到位,需要进行二次抛光;
(3)现有技术中抛光皮的寿命短,良率低,切削力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全面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抛光皮的制造工艺能够全面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抛光皮的制造工艺,抛光皮由红磨皮层制成,所述红磨皮层的侧壁涂覆有湿法聚氨酯涂层或干法聚氨酯涂层或湿法聚氨酯涂层和干法聚氨酯涂层;
所述红磨皮层的制造工艺为:
步骤1:将原材料的无纺布挂在放布机上;
步骤2:放布机通过张力架把无纺布传输至含浸槽内进行浸泡,含浸槽内存放混合物A,无纺布通过含浸工艺与混合物A混为一体;
步骤3:含浸槽内的无纺布通过压辊传输进预含浸槽内进行凝固,从而得到红磨皮层;
所述湿法聚氨酯涂层的制造工艺为:
步骤4:把步骤3中的红磨皮层通过压辊传输至湿法涂层槽处,湿法涂层槽内存放混合物B,通过湿法涂层刮刀把混合物B刮涂到红磨皮层一侧面上,从而得到湿法聚氨酯涂层,并且使得湿法聚氨酯涂层与红磨皮层结合;
所述湿法聚氨酯涂层与红磨皮层结合的工艺为:
步骤5:把步骤4中的结合层通过压辊传输至凝固槽内,从而使得湿法聚氨酯涂层与红磨皮层完全凝固;
步骤6:把步骤5中的结合层通过压辊传输至水洗槽内,从而洗掉结合层上多余的DMF;
步骤7:把步骤6中的结合层通过压辊传输至烘箱内进行烘干,从而得到湿法聚氨酯涂层和红磨皮层的结合品;
所述干法聚氨酯涂层的制造工艺为:
步骤8:将干法聚氨酯与抛光粉混合,从而得到干法聚氨酯混合物C;
步骤9:将步骤8中的干法聚氨酯混合物C铺设在离型纸卷材上;
步骤10:将步骤9中混有干法聚氨酯混合物C的离型纸卷材送至烘箱内进行烘干;
步骤11:将步骤10中烘干处理后的离型纸卷材取出,并对干法聚氨酯混合物C与离型纸卷材进行分离,分离出的干法聚氨酯混合物C为干法聚氨酯涂层;
所述干法聚氨酯涂层与红磨皮层结合的工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林娟,未经蔡林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081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