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炉放残铁临时铁沟及高炉放残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2763.6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0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袁梦丹;赵勇峰;马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4 | 分类号: | C21B7/14;C21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袁文婷;张娓娓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放残铁 临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炉放残铁临时铁沟及高炉放残铁方法,其中的高炉放残铁临时铁沟包括残铁沟,所述残铁沟包括从高炉的放残口起依序设置的第一固定段铁沟、第二固定段铁沟和摆动段铁沟;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段铁沟的炉体侧与高炉的放残口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段铁沟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段铁沟从所述放残口导出的残铁导流至所述摆动段铁沟,在所述摆动段铁沟的两端设置有滑轮组,所述摆动段铁沟用于通过所述滑轮组将所述残铁排至设置在所述摆动段铁沟两侧的鱼雷罐车中。利用本发明,能够有效节约放残准备时间,同时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提高放残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检修拆除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高炉放残铁临时铁沟及高炉放残铁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检修拆除前,需要将炉内残铁排出。
常规的高炉残铁排放方法是:提前制作好直段临时铁沟,将制作好的直段临时铁沟倒运至放残区域,待高炉休风后,利用切割炉壳的时间将直段临时铁沟用倒链吊装至放残口附近的支架上,待炉壳及冷却壁切割完毕后再将临时铁沟与放残口对接,对接完毕通过该直段临时铁沟进行高炉残铁的排放。
上述残铁排放方法,需要先把临时铁沟倒运至放残区域,然后等待高炉休风、炉壳及冷却壁切割完毕才能对接放残口与临时铁沟,冷却放残准备时间长;并且,单一的直段临时铁沟,导致残铁流动性差,并且对于残铁的导向性比较单一,只能将残铁导向一个固定位置,当接收残铁的鱼雷罐车将近装满时,还需要停止残铁的排放,移走现有的鱼雷罐车,更换新的空鱼雷罐车才能继续残铁的排放,放残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偏低,且对于操作的便利性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都有不良影响。
基于上述问题,亟需一种更为便利、安全的放残铁方案。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炉放残铁临时铁沟和高炉放残铁方法,通过分段式的残铁沟的组合,有效节约放残准备时间,同时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提高放残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炉放残铁临时铁沟,包括残铁沟,所述残铁沟包括从高炉的放残口起依序设置的第一固定段铁沟、第二固定段铁沟和摆动段铁沟;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段铁沟的炉体侧与高炉的放残口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段铁沟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段铁沟从所述放残口导出的残铁导流至所述摆动段铁沟,在所述摆动段铁沟的两端设置有滑轮组,所述摆动段铁沟用于通过所述滑轮组将所述残铁排至设置在所述摆动段铁沟两侧的鱼雷罐车中。
其中,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固定段铁沟、所述第二固定段铁沟和所述摆动段铁沟均包括铁沟槽、设置在所述铁沟槽内壁上的耐火砖层以及设置在所述耐火砖层上的捣打层;并且,所述第二固定段铁沟和所述摆动段铁沟为一次全浇铁沟;在所述第一固定段铁沟的炉体侧与所述放残口连接前,在所述第一固定段铁沟的炉体侧的耐火砖层上预留有预设空间,以供所述第一固定段铁沟与所述放残口连接时用捣打材料将接口处填充捣打密实。
其中,优选的方案是,所述铁沟槽为螺旋焊管对剖一次成型结构,在所述铁沟槽的外侧面设置有加固筋板。
其中,优选的方案是,所述耐火砖层由错缝平砌在所述铁沟槽的内壁上的耐火砖形成,所述耐火砖平砌的砖缝小于3mm,且所述砖缝用灰浆填实;所述捣打层的厚度大于50mm,小于100mm。
其中,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残铁沟的两侧设置有通道;在所述残铁沟和所述通道的下侧设置有门型框架支撑结构,所述门型框架支撑结构包括四根立柱和垂直设置于所述立柱顶端的两根H型钢横梁;并且,在所述残铁沟的底部设置有相对于所述残铁沟的中心线左右对称的纵向托梁,所述门型框架支撑结构通过所述纵向托梁稳固支撑所述残铁沟。
其中,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摆动段铁沟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钢绳挂点,在所述钢绳挂点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摆动铰支,挂设在所述钢绳挂点上的钢绳通过设置在所述摆动段铁沟的下方的滑轮组引至安全区域与卷扬或倒链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27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场充填接顶结构、方法
- 下一篇:多模腔吹塑模具快速单人装拆专用组合工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