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7600.9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8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勇;陆宏智;曾景;黄成;俞耀文;李远征;梁潇;雷舒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Q40/0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尹丽媛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合约 衔接 电力 现货 市场 中长期 交易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方法和系统,属于分布式电力交易领域,包括:售购双方生成包含电量曲线的中长期交易申请,通过智能合约上传至区块链;电网企业调用智能合约从区块链获取交易申请进行校核;若需要转让合约,合约出让者和寻求出让者达成转让意向后通过智能合约完成合约所有权和资产转移;区块链依据存储的合约转让记录确认合约最终所有权;智能合约从现货市场获取实时电价,使用差价合约结算各方费用。本申请采用电量分解曲线进行中长期交易,交易电量附带时标,便于衔接现货市场;交易合约建立后允许合约转让,保障交易灵活性;提高跨部门跨市场数据处理、分析、溯源和监管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布式电力交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区块链是一种使用密码学原理保证存储数据可信的分布式数据库,基于区块链技术提供的可靠数据环境,可以在市场内外搭建透明可信的数据共享环境,打破不同部门、不同市场之间的数据壁垒,大幅降低跨部门、跨市场数据收集和处理的信任成本。智能合约是一种无需可信中介参与即可自动完成合约条件的计算机协议,基于智能合约技术设计带曲线的符合现货市场建设需求的中长期交易方法,可以让交易在无需权威担保的情况下,依照预设的逻辑自动执行,降低市场运营部门的交易管理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开发的应用程序被称为DAPP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运营DAPP的任一区块链节点都可作为服务端为客户端提供服务。
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建设电力现货市场成为当前电力改革的重点内容。在摸索如何建设电力现货市场的过程中,现有的电力中长期市场规则应基于现货市场建设的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使新的电力中长期市场能够与电力现货市场衔接。为此,现货市场需从中长期市场获取交易结果、分解曲线等交易数据,这个过程将涉及市场内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市场间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由于市场内部数据由不同市场对应部门独立存储、维护,导致跨部门、跨市场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存在较高的信任成本,这不仅给中长期交易的溯源和监管带来了困难,也为衔接现货交易的工作提高了难度,降低了交易执行的效率。引入现货市场后,中长期市场的交易结算方式从包含实物交割的物理合约向不含实物交割的金融合约转变,合约出让交易可能变得更加频繁,这也对交易系统的服务端数据吞吐量和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言之,目前中长期市场交易领域存在信任成本高、数据共享过程复杂等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方法和系统,为电力现货市场过渡期的中长期市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交易及出让结算方法,提高了跨部门、跨市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交易溯源和监管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方法,包括:
S1:售电方和购电方达成交易意向,依据包括成交电价和分解曲线的交易信息生成交易申请,并通过智能合约上传至区块链;
S2:电网企业调用智能合约从区块链上获取所述交易申请,经过交易校核后返回审核意见;当所述审核意见为批准交易时合约签订成功;
当需要变动已签订合约的所有权时,所述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方法还包括:
S3:合约出让者和寻求出让者达成合约转让意向,并将转让申请通过智能合约上传至区块链,以使智能合约进行合约所有权和财产转移;区块链内存储所有合约转让记录并依据记录确认合约最终所有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合约执行,所述合约执行包括:
S4:智能合约依据区块链内合约记录交易价格、分解曲线和现货市场实时电价,使用差价合约结算规则结算各方费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4中:
差价合约的电费结算规则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76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