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7600.9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8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勇;陆宏智;曾景;黄成;俞耀文;李远征;梁潇;雷舒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Q40/0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尹丽媛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合约 衔接 电力 现货 市场 中长期 交易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售电方和购电方达成交易意向,依据成交电价和分解曲线等交易信息生成交易申请,并通过智能合约上传至区块链;
S2:电网企业调用智能合约从区块链上获取所述交易申请,经过交易校核后返回审核意见;当所述审核意见为批准交易时合约签订成功;
当需要变动已签订合约的所有权时,所述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方法还包括:
S3:合约出让者和寻求出让者达成合约转让意向,并将转让申请通过智能合约上传至区块链,以使智能合约进行合约所有权和财产转移;区块链内存储所有合约转让记录并依据记录确认合约最终所有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合约执行,所述合约执行包括:
S4:智能合约依据区块链内合约记录交易价格、分解曲线和现货市场实时电价,使用差价合约结算规则结算各方费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
差价合约的电费结算规则为:
其中,T表示合约涉及的市场时段数目,为购方依据差价合约的花销,为售方差价合约的收益,为分解至时段t的合约电量,为预先协定的时段t的合约成交电价,为现货市场电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
售电方和购电方通过双边协商达成交易意向后,通过调用智能合约提交所述交易申请,交易申请至少包括:交易参与者、交易周期、成交价格和分解曲线,所述交易申请提交后将储存在区块链上,等待电网企业审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
S21:电网企业调用智能合约从区块链获取所述交易申请,对交易进行安全校核;
S22:若通过安全校核,则电网企业通过智能合约批准交易,此时交易合约生效;若交易未通过安全校核,则电网企业退回交易请求并给出调整意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2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售电方和购电方依据所述调整意见对回退的交易合约进行修改,再将修购后的交易合约经智能合约上传至区块链,以供电网企业二次安全校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区块链内存储所有合约转让记录并依据记录确认合约最终所有权,包括:
区块链存储每次合约转让交易记录,当合约转让交易开放时间结束,智能合约读取区块链上所有交易记录,依此记录确认交易合约的售购方和交易执行期间的结算主体。
8.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去中心化应用DAPP层、智能合约层和区块链层;
所述DAPP层包括:电网企业模块和售购模块;
所述售购模块,用于达成交易意向并依据包括成交电价和分解曲线的交易信息生成交易申请,并通过智能合约层上传至区块链层;
所述电网企业模块,用于调用智能合约从区块链层上获取所述交易申请,经过交易校核后返回审核意见;当所述审核意见为批准交易时合约签订成功;
所述售购模块,还用于当合约出让者和寻求出让者达成合约转让意向,并将转让申请通过智能合约层上传至区块链层,以使智能合约进行合约所有权和财产转移;在区块链内存储所有合约转让记录并依据记录确认合约最终所有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APP层包括还包括:
管理员模块,用于监管电力市场交易,对所有用户账户进行准入、逐出和账户类型修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智能合约的衔接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合约层依据区块链内合约记录交易价格、分解曲线和现货市场实时电价,使用差价合约结算规则结算各方费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760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