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胎侧自动刺孔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85287.5 | 申请日: | 2021-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7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杨慧丽;段全心;谢刚;夏秋芳;王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6F1/24 | 分类号: | B26F1/24;B26D5/08;B26D7/06;B26D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 地址: | 266112 山东省青岛市高新区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装置 | ||
1.一种胎侧自动刺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和动力组件(2),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空心辊筒(3)、刺辊(4)和槽辊(5);
所述空心辊筒(3)的端部设置有内齿圈(31),所述空心辊筒(3)的辊面上设置有避让孔(32);
所述刺辊(4)设置在所述空心辊筒(3)内,且所述刺辊(4)的轴线与所述空心辊筒(3)的轴线平行,所述刺辊(4)上设置有与所述内齿圈(31)啮合的齿轮(41),所述刺辊(4)的辊面上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刺针(42);所述刺针(42)在所述刺辊(4)的辊面上呈辐向延伸,且位于所述齿轮(41)与所述内齿圈(31)啮合一侧的刺针能够伸出所述避让孔(32);
所述槽辊(5)、所述刺辊(4)和所述空心辊筒(3)三者的轴线平行且共面布置,所述槽辊(5)的辊面与所述空心辊筒(3)的辊面之间形成有用于胶料通过的工作间隙,所述工作间隙紧邻所述齿轮(41)与所述内齿圈(31)啮合一侧布置,所述槽辊(5)的辊面上设置有多道周向布置的环形凹槽(51),且所述环形凹槽(51)的位置与所述刺针(42)的布置位置相对应;所述动力组件(2)用于驱动所述刺辊(4)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侧自动刺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辊(4)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刺辊(4)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胎侧自动刺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6)包括设置在所述刺辊(4)内的电加热器(61)、用于检测所述刺辊(4)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2)和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62)的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所述电加热器(61)开闭的控制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胎侧自动刺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62)为设置在所述刺辊(4)内的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设置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电路回路上,当所述刺辊(4)的温度超出预设上阈值时,所述温控开关自动断开所述控制电路回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胎侧自动刺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辊(4)为中空辊筒,所述中空辊筒内穿设有与所述刺辊(4)同轴布置且相互自由转动的穿线管(43),所述穿线管(43)的两端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位于所述中空辊筒内侧的所述穿线管(43)的外管壁上设置有支架(44),所述电加热器(61)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44)上且沿所述中空辊筒的内筒壁周向均匀布置的电加热棒,所述电机热棒的供电线缆通过所述穿线管(43)引出并与供电源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62)设置在所述支架(44)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侧自动刺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驱动电机(21),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与所述刺辊(4)传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胎侧自动刺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与所述刺辊(4)之间通过皮带传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胎侧自动刺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输送胶料的支撑辊(7)和压辊组件(8),所述支撑辊(7)用于支撑所述胶料的衬布,所述压辊组件(8)用于将所述衬布压在所述支撑辊(7)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胎侧自动刺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组件(8)包括压辊支架(81)和驱动器(82),所述压辊支架(81)的一端与所述机架(1)铰接,所述压辊支架(8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设置有可自由转动的压辊(83),所述驱动器(82)用于驱动所述自由端绕所述压辊支架(81)的铰接端摆转以实现所述压辊(83)压紧和脱离所述衬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胎侧自动刺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83)上设置有用于记录所述压辊(83)转速的编码器,所述动力组件(2)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21)的转速的电机控制器,且所述电机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编码器记录的所述压辊(83)的转速调节所述驱动电机(21)的转速,以使所述压辊(83)的线速度与所述空心辊筒(3)的辊面的线速度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52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