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屏蔽线缆电磁屏蔽衰减测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582482.2 | 申请日: | 2021-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4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嘉;沈涛;崔强;林荣刚;石磊;夏志立;黄文超;李亚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1/06 | 分类号: | G01R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李永海 |
| 地址: | 10001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蔽 线缆 电磁 衰减 测量方法 | ||
一种屏蔽线缆电磁屏蔽衰减测量方法,用于测量被测屏蔽线缆的电磁屏蔽衰减;其在非金属支架上将电流校准装置串联于所述被测屏蔽线缆和信号源电缆之间,信号源电缆另一端与信号源连接,被测屏蔽线缆另一端连接负载;所述测量方法包括在所述电流校准装置上的参考测量和在所述被测屏蔽电缆上的衰减测量;所述衰减测量包括靠近电流校准装置位置的近端测量和与其间隔距离M的位置设置电流探头进行的远端测量,其中的最大值为衰减测量值;所述屏蔽衰减的测量值等于所述参考测量值与所述衰减测量值之比取对数,或者等于参考测量的对数单位测量值与衰减测量的对数单位测量值之差。本发明具有适应范围宽和测量精度高的有益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兼容测试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屏蔽电缆(包括同轴电缆和非同轴电缆)电磁屏蔽衰减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外目前仅有针对金属通信线缆(即信号传输线缆)屏蔽衰减的测量方法,如IEC62153-4-2《金属通信线缆试验方法第4-2部分:电磁兼容屏蔽和耦合衰减注入钳法》、IEC62153-4-5《金属通信线缆试验方法第4-5部分:电磁兼容耦合或屏蔽衰减吸收钳法》、GB/T31723.405《金属通信线缆试验方法第4-5部分:电磁兼容耦合或屏蔽衰减吸收钳法》、GYT 186-2002《有线电视系统射频同轴电缆屏蔽性能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等。
电磁屏蔽线缆包括电磁屏蔽信号线缆和电磁屏蔽供电线缆两类,目前仅有电磁屏蔽信号线缆屏蔽衰减测量方法,电磁屏蔽供电线缆屏蔽衰减已有的测量方法存在诸多问题。众所周知,供电线缆是对电子设备产生电磁干扰的主要路径之一,且大功率供电线缆亦会对邻近电子设备或人员产生辐射电磁干扰和电磁损伤。由于电磁屏蔽供电线缆具备防电磁干扰和电磁损伤的能力,故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国防和军用领域,是地面车辆(道路或轨道)、舰船(水面或水下)、飞行器(航空或航天)等移动载体用来输送大功率电力能量的重要器材。所以,如何对电磁屏蔽供电线缆的防电磁干扰和电磁损伤能力进行准确可靠的考核与评价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现有测试方法存在下列问题:
1、适应范围窄:仅针对低电压小功率的电磁屏蔽信号传输线缆的屏蔽衰减进行测量,不适用于高电压大功率电磁屏蔽供电传输线缆屏蔽衰减的性能考核;IEC62153-4-2和GYT 186仅适用于同轴信号传输电缆的屏蔽衰减测量,无法解决非同轴信号或供电传输屏蔽线缆屏蔽衰减的测量需要;测量频率范围仅为30MHz~1GHz,而民用车辆、国防和军事等领域在10KHz~30MHz频段也需对线缆屏蔽衰减性能进行考核。
2、测量精度低:在IEC62153-4-5和GB/T31723.405中,为解决非50Ω非同轴被测屏蔽线缆的特性阻抗对获取芯线电平值带来的偏差,虽然增加了阻抗匹配网络,但难以完全匹配,故仍不能排除该不确定因素对屏蔽衰减测量结果带来的影响;由于IEC62153-4-5和GB/T31723.405中参考测量和衰减测量时被测屏蔽线缆的连接状态不一致,也对屏蔽衰减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带来影响。
所以,目前现有标准规定的测量方法难以满足开展和准确考核电磁屏蔽线缆屏蔽衰减性能指标的民用、国防及军事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屏蔽线缆电磁屏蔽衰减测试中存在的适应范围窄和测量精度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种屏蔽线缆电磁屏蔽衰减测量方法,用于测量被测屏蔽线缆的电磁屏蔽衰减,其特征在于:长度L的所述被测屏蔽线缆放置于非金属测试架上,将电流校准装置串联于被测屏蔽线缆和信号源电缆之间,所述信号源电缆另外一端与信号源连接,所述被测屏蔽线缆另外一端连接负载;
所述测量方法包括参考测量和衰减测量;
所述参考测量是在所述电流校准装置上设置电流探头为获取被测屏蔽线缆内部的信号电平值所进行的测量,此处所取得的测量值为参考测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24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