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外植体的多肉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0632.6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3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秦国杰;贾民隆;左力翔;安晓宁;刘毅;牛艳;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王艳 |
地址: | 030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外植体 植物 组织培养 快速 繁殖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外植体的多肉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属于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包括:S1.外植体的处理;S2.丛生芽的培养;S3.继代、生根培养;S4.壮苗培养;S5.炼苗移栽。本发明的多肉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使用多肉植物叶肉组织作为外植体,克服了多肉植物受到时间季节限制,取材短缺的局限性,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多肉植物幼苗,从而使得多肉植物得到快速繁殖与推广。本发明以多肉植物的叶肉为外植体,可以在原取材花茎所需时间大大缩短,只要有一株多肉植物的母本,不论生长状态季节时间,可以在6‑12个月左右形成5万株以上小苗,解决了名贵品种在短期时间内难以快速繁殖的问题,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外植体的多肉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营养器官肥大的高等植物,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特点。其原生态生长地主要在南美洲及北美洲,由于这些地方干旱期长,而多肉植物具有共同的旱生结构,其多叶肥厚、表皮角质或被蜡被毛被白粉等。多肉习性多种多样,适合春、秋季节的“中间型”品种;有喜欢酷暑强光的“夏季型”品种;有喜欢阴凉的“冬季型”品种。多肉植物的繁殖比较容易,有嫁接、扦插、播种、根插、分株、叶插等各种繁殖方法。但这些品种抗热抗冷能力较差,很容易在夏天强光中晒伤或冬天低温冻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外植体的多肉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使用多肉植物叶肉组织作为外植体,克服了多肉植物受到时间季节限制,取材短缺的局限性,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多肉植物幼苗,从而使得多肉植物得到快速繁殖与推广。本发明以多肉植物的叶肉为外植体,可以在原取材花茎所需时间大大缩短,只要有一株多肉植物的母本,不论生长状态季节时间,可以在6-12个月左右形成5万株以上小苗,解决了名贵品种在短期时间内难以快速繁殖的问题,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外植体的多肉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外植体的处理:选择多肉植物的肉质叶片为外植体,依次用75wt%的乙醇、0.1wt%的氯化汞、5wt%的次氯酸钠浸泡外植体,每次浸泡5-10min,每次浸泡完后,用无菌水洗涤,得到无菌外植体;
S2.丛生芽的培养:将无菌外植体接种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得到从生芽;
S3.继代、生根培养:将得到的从生芽转移到继代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然后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S4.壮苗培养:将生根苗分割成2-3株一丛,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中培养,形成1.5-3cm的小苗株;
S5.炼苗移栽:将小苗株移到室温内驯化5-10d,取出苗洗净植株根系,全株浸泡2-5wt%的赤霉素10-15min,晾干水分后,移植于改性基质苗钵中,覆盖薄膜1-2wk,2wk后逐渐增加光照,3-4wk后,植株开始生长,得到完整多肉植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配方为:MS+1-3mg/L细胞分裂素+0.05-0.07mg/L生长素+12-15g/L果糖+1-5g/L谷氨酸+0.2-0.5mg/L维生素K;所述的从生芽培养条件为:温度20-27℃,光照强度2200-2700Lx,每天光照12-14h,培养10-15天,湿度为50-6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继代培养基的配方为:MS+1-3mg/L乙烯+0.1-0.3mg/L赤霉素+0.3-0.7mg/L细胞分裂素+10-15g/L葡萄糖+1-3g/L谷氨酸+2-4g/L苯丙氨酸+0.5-1mg/L维生素B1+0.5-1mg/L维生素B12+0.2-0.5mg/L维生素K+5-10g/L蔗糖;所述的继代培养条件为:温度22-27℃,光照强度2500-2800Lx,每天光照13-15h,培养12-15天,湿度为5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06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