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颗粒机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576625.9 | 申请日: | 2021-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5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超;汤君杰;郑泉;王韦韦;陈黎卿;王敏雪;周国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22 | 分类号: | B01J2/22;G05D2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保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4 | 代理人: | 程一航 |
| 地址: | 230036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颗粒机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生物质颗粒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生物质颗粒机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生物质颗粒机本体(1)、上料装置(2)和电气柜(3),所述生物质颗粒机本体(1)包括有主电机(19)、刮料电机(20)、温控模块、搅拌装置(5)、称重传感器(6)和物料处理筒;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有除杂装置(8)、绞龙电机(9)和备料箱(18),所述上料装置(2)的物料投入端设置在备料箱(18)内,所述备料箱(18)内部还安装有含水率监控模块;所述电气柜(3)设置在备料箱(18)一侧,所述电气柜(3)上集成安装有控制器(10);
所述温控模块包括有冷却装置(11)、压力传感器(12)和温度传感器(13),所述冷却装置(11)固定安装在生物质颗粒机本体(1)的安装机架上,所述主电机(1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环模(21),所述环模(21)的内部安装有压辊,所述环模(21)的侧壁上设置有模孔,相邻所述模孔之间的环体上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2),所述环模(21)顶端边缘处嵌入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3);所述生物质颗粒机本体(1)的安装机架上还连接有物料处理筒,所述物料处理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方的落料区设置有称重平台,所述称重平台上固定安装有称重传感器(6);所述物料处理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搅拌装置(5)固定安装在进料管的内部;所述上料装置(2)还包括有输料管,所述除杂装置(8)固定安装在输料管靠近进料管一侧的末端内部;所述绞龙电机(9)固定安装在输料管的进料端,所述绞龙电机(9)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输料绞龙;所述含水率监控模块包括有含水率传感器(15)、烘干装置(16)和加湿装置(17),所述含水率传感器(15)固定安装在输料管的内壁上,所述烘干装置(16)固定连接在备料箱(18)的内顶面上,所述加湿装置(17)固定安装在备料箱(18)的内侧壁上;
所述系统应用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系统进行自检,根据自检情况,判断是否满足运行条件,若满足,进入S2,否则系统进行初始化,等待系统满足条件;
S2、初始化完成后,对生物质颗粒生产的运行参数进行设定;
S3、运行参数设定完成后,将生物质颗粒粉料投入到上料装置中,利用含水率传感器采集生物质颗粒粉料的含水率,判断生物质颗粒粉料的含水率是否在最佳区间(a,b)内,得到第一工作指令;
S4、根据S3中所得第一工作指令,利用含水率监控模块对生物质颗粒粉料的含水率进行调节;
S5、含水率调节完成之后,启动生物质颗粒机本体(1),同时启动上料装置的绞龙电机,利用上料装置将生物质颗粒粉料向生物质颗粒机本体(1)输送;输料过程中,通过上料装置的除杂装置(8)对生物质颗粒粉料进行除杂工作,生物质颗粒粉料进入前,通过生物质颗粒机本体(1)上的搅拌装置(5)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
S6、利用温控模块的温度传感器(13)采集生物质环模(21)内壁的温度,判断生物质环模(21)内壁温度是否在最佳区间(c,d)内;若小于区间(c,d),得到第二工作指令,进入S7;若大于区间(c,d),得到第三工作指令,进入S9;若已在区间(c,d)内,则进入S11;
S7、根据S6中所得的第二工作指令,利用压力传感器(12)采集环模(21)模孔内面正压力,并通过控制器(10)计算环模(21)模孔锥面正压力,判断环模(21)模孔正压力与环模(21)模孔锥面正压力是否到达压力最大值e、f,得到第四工作指令;
S8、根据S7中所得的第四工作指令,对压辊间隙或电机转速进行调节,进入S6;
S9、根据S6中所得的第三工作指令,启动温控模块的冷却装置(11),30秒后再通过温控模块的温度传感器(13)采集生物质环模(21)内壁温度,判断生物质环模(21)内壁温度是否在最佳区间(c,d)内,若在最佳区间内,进入S11,若不在,利用压力传感器(12)采集环模(21)模孔内面正压力,并通过控制器(10)计算环模(21)模孔锥面正压力,判断环模(21)模孔正压力与环模(21)模孔锥面正压力是否到达压力最大值g、h,得到第五工作指令;
S10、根据S9中所得的第五工作指令,再次对压辊间隙或电机转速进行调节,进入S6;
S11、利用称重传感器(6)对处理后的生物质颗粒总产量进行测量;
S12、完成生物质颗粒总产量测量工作后,再依次重复S3~S11操作,进行新一轮的生物质颗粒处理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662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