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参均一多糖及其在制备心肌缺血损伤保护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573903.5 | 申请日: | 2021-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6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 发明(设计)人: | 贾晓斌;廉源沛;封亮;王贤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A61K31/732;A61K36/258;A61P9/10;A61P39/06;A61K12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邢贤冬;徐冬涛 |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参 均一 多糖 及其 制备 心肌 缺血 损伤 保护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参均一多糖,主要由Rha、GalA、Glc、Gal组成,Rha、GalA、Glc和Gal的摩尔比为1~10:1~10:1~12:0.5~3,重均分子量为25kDa~45kDa;红参均一多糖以→1)‑α‑D‑Rhap‑(2→,→1)‑α‑D‑GalpA‑(4→为主链,以→1)‑α‑D‑Glcp‑(4→,T‑β‑D‑Glcp,T‑α‑D‑Galp为侧链。红参均一多糖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和抗氧化活性,能通过降低心肌酶,升高SOD等各项指标和心肌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发挥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活性。本发明还公开了红参均一多糖在制备抗心肌缺血药物中的应用或在制备抗氧化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成分及其应用,涉及一种红参均一多糖组分及其在制备心肌缺血损伤保护药物的应用,具体涉及一种红参均一多糖及其在制备氧化应激心肌缺血损伤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呈现年轻化,当前位居我国居民疾病死亡的首位。心肌缺血损伤是由于心脏供血量的减少和供氧不足而导致的心肌能量代谢异常,从而使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病变。大量临床和研究显示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心肌缺血发生时有大量的活性氧(ROS)产生和堆积,从而引发机体发生内源性的氧化应激,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组织坏死,并且造成细胞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发生改变,使得细胞内的心肌酶大量外泄,加重心肌缺血损伤。选择合适的方法干预内源性的氧化应激是改善心肌缺血损伤和保护心肌组织的重要途径。
红参(Red Gingseng)是人参(Panax ginsengC.A.Mey.)干燥根和根茎经蒸制后的一种炮制品。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广泛应用,历史悠久。红参的主要药效成分是皂苷和多糖,其中红参皂苷的研究报道较丰富,而红参多糖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较少。与人参多糖相比,炮制后红参多糖一些活性提升明显,如抗氧化活性、抗疲劳、抗肿瘤活性、免疫活性等。因此将红参多糖用于治疗和缓解氧化应激损伤引起的心肌缺血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药新药开发和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参均一多糖及其在制备心肌缺血损伤保护药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红参均一多糖(记为RGP2-1),主要由Rha(鼠李糖)、GalA(半乳糖醛酸)、Glc(葡萄糖)、Gal(半乳糖)组成,Rha、GalA、Glc和Gal的摩尔比为(1~10):(1~10):(1~12):(0.5~3),重均分子量为25kDa~45kDa;红参均一多糖RGP2-1以→1)-α-D-Rhap-(2→,→1)-α-D-GalpA-(4→为主链,以T-β-D-Glcp→1)-α-D-Glcp-(4→,T-α-D-Galp为侧链;红参均一多糖RGP2-1的重复单元为:
优选的,Rha、GalA、Glc和Gal的摩尔比为6.62:6.96:8.86:1.32,重均分子量为37610Da。
本发明所述的红参多糖RGP2-1为RG-Ⅰ型果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红参均一多糖在制备心肌缺血损伤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优选的,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红参均一多糖在制备氧化应激心肌缺血损伤保护药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红参均一多糖在制备抗氧化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以所述的红参均一多糖为有效成分或主要有效成分,并辅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
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选自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增溶剂或矫味剂的一种或者几种。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片剂、丸剂、颗粒剂或口服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39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