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减震器加工具有成品外形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0090.4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5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颜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尔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20 | 分类号: | G01B2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付钦伟 |
地址: | 2217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减震器 加工 具有 成品 外形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属于汽车减震器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减震器加工具有成品外形检测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右侧壁上侧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中间处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推杆。本发明通过检测筒套在减震器上,先利用顶部的活动块贴合于减震器顶部,然后第一距离传感器进行反馈,从而能够检测减震器的长度,然后通过检测板贴合于减震器表面,利用多个检测杆贴合于减震器不同位置表面,然后根据第二距离传感器和第三距离传感器进行反馈,通过控制器进行核对,同时利用电机带动检测筒进行转动,从而正对减震器不同位置进行检测,从而有效保证检测的全面性,同时能够一次性完成检测,有效的提升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减震器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减震器加工具有成品外形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
现有的汽车减震器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减震器进行检测,现有的减震器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机构只能够对减震器单面进行检测,需要人工辅助多次翻面进行重复检测才能完成整体的检测,从而影响检测效率,而且检测的过程中人工转动,存在漏检的情况,从而影响检测精确性。为此,需要设计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减震器加工具有成品外形检测设备,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减震器加工具有成品外形检测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右侧壁上侧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中间处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推杆,所述第一电推杆的活塞杆贯穿顶板且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固定有第一距离传感器,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支板的外壁固定有控制器;
所述支板的右侧壁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丝杆电机,所述丝杆电机的传动轴外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尾端和限位滑槽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外壁套装有适配的丝杆滑块,所述支板的右侧设置有检测筒,所述检测筒的外壁上下均套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壁通过连接杆和丝杆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检测筒的外壁固定套装有齿环,所述齿环的外壁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固定于电机的传动轴外端,所述电机的外壁和丝杆滑块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固定有四爪卡盘;
所述检测筒的内腔四侧均设置有检测板,所述检测筒的外壁四侧均固定第二电推杆,所述第二电推杆的活塞杆贯穿检测筒且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外壁和检测板固定连接,所述检测板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多个检测杆,所述检测杆的左端固定有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检测杆贯穿于壳体外壁开设的贯穿孔,所述检测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距离传感器,所述壳体的右侧壁对应检测杆处固定有第三电推杆,所述第三电推杆的活塞杆贯穿壳体且和第三距离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背面下侧固定有第二距离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二距离传感器和第三距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和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推杆、电机、第二电推杆以及第三电推杆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活动块、检测筒以及四爪卡盘同心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板和底座连接处焊接有加强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和外接的报警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活动块的外径等于检测筒内径的一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四爪卡盘的卡爪表面套装有适配的橡胶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尔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尔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00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