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车站用减振柱复合基础及其减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68059.7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9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金浩;王智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2D31/08;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地址: | 2100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车站 用减振柱 复合 基础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用减振柱复合基础及其减振方法,包括:基础底部耗能复合结构,位于整个基础的最底部;异形U状支撑,设置在所述基础底部耗能复合结构的上部,包括两个,分别是第一异形U状支撑和第二异形U状支撑,所述第一异形U状支撑包括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上水平支撑板和第一下水平支撑板;所述基础底部耗能复合结构中心设置铅棒,铅棒两侧采用多层粘弹性材料复合钢板结构。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减少车站整体产生的振动,具有多层次多维度减振的效果,有效防止车站主体结构长期振动开裂,保证了长期运营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结构减振领域,是一种地铁车站用减振柱复合基础及其减振方法。
背景技术
地铁车站整体结构在人行荷载、列车运行等激励下产生结构振动逐步成为设计的关键思考对象,首先表现为在人行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楼层振动,其次表现为列车运行条件下带来的结构振动。减振主要通过协调整体结构与轨道列车等激振力的振动频率,避免发生共振现象,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整体结构的组成或者选用不同刚度的构件达到规避共振频率或者远低于共振频率的目的。
由结构振动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一方面会降低行人使用地铁交通设施的舒适度,进一步影响日常生产生活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则会危及地铁车站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传统的轨道交通结构减振体现在通过加强附属梁、柱、墙等主体结构来达到减振的目的,这种减振设计使地铁车站整体成本提高,同时后期维护的难度增大,在遇到振动较强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垮塌倾倒等不利结构病害,因此,有必要从结构远端比如柱子的基础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以满足整体结构的减振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从结构减振的角度出发,创造一种地铁车站用减振柱复合基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通过以下过程完成实现:
一种地铁车站用减振柱复合基础,包括:
基础底部耗能复合结构,位于整个基础的最底部;
异形U状支撑,设置在所述基础底部耗能复合结构的上部,包括两个,分别是第一异形U状支撑和第二异形U状支撑,所述第一异形U状支撑包括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上水平支撑板和第一下水平支撑板;
所述第二异形U状支撑包括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二上水平支撑板和第二下水平支撑板;
所述第一异形U状支撑和第二异形U状支撑相互嵌合设置,嵌合后,
在第一上水平支撑板和第二上水平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一减振弹簧组;
在第一下水平支撑板和第二下水平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二减振弹簧组;
在第二上水平支撑板和第一下水平支撑板之间设有滚动磨耗组件,所述滚动磨耗组件用于实现两个异形U状支撑之间的水平错动。
优选的,所述基础底部耗能复合结构包括:
上连接板;
下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的,
铅棒,设置在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中心部位;
粘弹性复合钢板结构,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以所述铅棒为中心向外设置。
优选的,所述粘弹性复合钢板结构由粘弹性高分子材料和多层增强式钢板复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粘弹性高分子材料为聚氨基甲酸乙酯橡胶,所述聚氨基甲酸乙酯橡胶涂覆在增强式钢板表面。
优选的,所述滚动磨耗组件包括:
上连接凹板和下连接凹板,其中,所述下连接凹板底部与所述第一下水平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80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