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扁线定子端部扭头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562694.4 | 申请日: | 2021-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03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 发明(设计)人: | 范庆锋;董江东;刘小龙;崔春宝;刘运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车尚驰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F7/00 | 分类号: | B21F7/00;B21D11/10;B21D11/14;B21D11/22;B21D37/10;H02K15/02 |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李伊飏 |
| 地址: | 314499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子 扭头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扁线定子端部扭头装置及其方法,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径向偏转调整机构、取拿机构、周向偏转调整机构,所述机架包括基座和侧板,所述侧板垂直安装于基座上,所述基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本发明扁线定子端部扭头装置及其方法,通过设置径向偏转调整机构,利用内圈整形板和外圈整形板对扁线的径向角度进行限制调正,实现对定子中径向弯曲的扁线自动调正,配合周向偏转调整机构对定子中周向弯曲的扁线自动调正,保证了证每根扁线都能插入到扭头模具中,保证插线的准确性和提高扭头的合格率,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扁线定子端部扭头装置领域,具体的是扁线定子端部扭头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定子是电动机或发电机静止不动的部分,定子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和机座三部分组成。定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旋转磁场,而转子的主要作用是在旋转磁场中被磁力线切割进而产生电流。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其中,在驱动电机组装过程中,需要对驱动电机的定子进行分层扭头。
由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定子要求的扁线层数越来越多(目前已达到8层),定子扁线对应的模具槽口也成倍增长,而一根线插不到模具中均会导致扭头的失败,较多的定子扁线层数大大增加了扭头的难度,生产中要求能够保证插线的准确性。
现有的技术方案针对的定子扁线层数少,一般为4层,且多为半自动设备,扁线插入模具时也要人工辅助并确认,效率低下,且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线定子端部扭头装置及其方法,通过设置径向偏转调整机构,利用内圈整形板和外圈整形板对扁线的径向角度进行限制调正,实现对定子中径向弯曲的扁线自动调正,配合周向偏转调整机构对定子中周向弯曲的扁线自动调正,保证了证每根扁线都能插入到扭头模具中,保证插线的准确性和提高扭头的合格率,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扁线定子端部扭头装置及其方法,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径向偏转调整机构、取拿机构、周向偏转调整机构,机架包括基座和侧板,侧板垂直安装于基座上,基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支撑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
周向偏转调整机构包括液压缸、液压缸底座、旋转套筒和扭头模具,液压缸底座固定垂直安装于基座上,液压缸固定安装于液压缸底座靠近工作台的一侧,旋转套筒固定安装于液压缸的输出端,扭头模具固定安装于旋转套筒的内部,扭头模具用于对扁线进行扭头,扭头模具与液压缸底座平行,扭头模具靠近工作台的一侧沿周向开设有多个插槽;
旋转套筒的内部从左到右分别嵌合有固定环和活动环,固定环和活动环的内部均贯穿有调节杆,调节杆在活动环和活动环上阵列分布,调节杆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片,连接片与固定环之间和连接片与活动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活动环与旋转套筒固定连接,固定环与活动环之间滑动连接,固定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旋转套筒的外表面套设有挤压筒,挤压筒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液压缸底座上,挤压筒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挤压调节杆的斜面,调节杆靠近挤压筒的一端作倒圆角处理,挤压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限位块,固定支架的一端贯穿固定限位块,固定支架的一端贯穿固定限位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液压缸底座上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旋转套筒上开设有齿槽,齿轮穿过挤压筒与齿槽相啮合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取拿机构包括转盘、限位套、限位套连杆、伸缩气缸、推杆和夹具,夹具用于夹持定子铁芯,转盘安装于侧板上,限位套连杆固定安装于转盘上,限位套固定安装于限位套连杆远离转盘的一端,推杆活动安装于伸缩气缸的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车尚驰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车尚驰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26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