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62283.5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3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段飞霞;贾利蓉;周川源;王星月;曾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四川醇香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宋南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赶黄草茶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属于食品技术领域。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揉捻后的赶黄草叶进行两次干燥;第一次干燥于230‑260℃以及50‑60转/min的条件下干燥至赶黄草叶的干度为55%‑75%;第二次干燥于85‑95℃以及38‑45转/min的条件下干燥至赶黄草叶的干度为80%‑90%。或者,将蒸青后的赶黄草茎于140‑160℃以及50‑55转/min的条件下进行炒制。上述加工方法所提供的干燥过程不仅能够降低微生物含量,同时还能使赶黄草茶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类物质。经上述加工方法得到的赶黄草茶不仅具有较好的口感,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本案为分案申请,母案的申请日为2021年01月21日,申请号为CN202110082158.8,名称为“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赶黄草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赶黄草,为虎耳草科扯根菜属植物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 Pursh的全草,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南。
赶黄草为多年生草本,高达160cm,茎带红紫色或黄褐色。单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披针形至窄披针形,长3-11cm,宽约1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秋季开黄绿色花,蝎尾聚伞花序成长穗状,数枝顶生,疏被短腺毛;萼筒宽钟形,萼片5,三角形;花瓣缺,雄蕊10个;心皮5个,基部合生,上部分离,无花柱,柱头盾状。蒴果红紫色,压扁5角形,5短喙斜展,略呈星状,盖裂。种子极小,红色。具有利水除湿,祛瘀止痛之功效,用于黄疸,水肿,跌打损伤,肿痛。
赶黄草为偏水生植物,在加工过程中,其原料通常为全部地上部分,包括靠近土壤的茎叶,因此,其原料较普通茶叶更具微生物污染风险,若采用普通干制的方法进行干燥,极易导致产品微生物超标。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包括提供一种以赶黄草叶为原料的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包括提供一种由上述加工方法加工而得的以赶黄草叶制得的赶黄草茶。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包括提供一种以赶黄草茎为原料的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包括提供一种由上述加工方法加工而得的以赶黄草茎制得的赶黄草茶。
本申请可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赶黄草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揉捻后的赶黄草叶进行两次干燥。
第一次干燥于230-260℃以及50-60转/min的条件下干燥至赶黄草叶的干度为55-75%。
第二次干燥于85-95℃以及38-45转/min的条件下干燥至赶黄草叶的干度为80-9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次干燥采用烘干方式进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次干燥的时间为5-20min。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次干燥过程中的进叶量为3-8kg。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次干燥采用炒干的方式进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次干燥的时间为30-45min。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次干燥为卷曲干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次干燥后还包括对干燥的赶黄草叶进行筛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对第二次干燥后的赶黄草叶进行灭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揉捻于转速不超过40转/min的揉捻机中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四川醇香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大学;四川醇香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22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