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化无盲区短波框架偶极天线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557336.4 | 申请日: | 2021-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0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 发明(设计)人: | 马银圣;金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36;H01Q1/50;H01Q9/16;H01Q23/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17 | 代理人: | 封代臣 |
| 地址: | 26610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化 盲区 短波 框架 天线 | ||
1.一种小型化无盲区短波框架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整体为矩形框架结构,包括并排成一行固定在地面上的第一基础、第二基础和第三基础,在第一基础上垂直安装第二竖撑,在第二基础上垂直安装第一竖撑,在第三基础上垂直安装第三竖撑,第二竖撑与第三竖撑的高度相等,第一竖撑的高度高于第二竖撑和第三竖撑;在第一竖撑的顶部安装匹配器,在第一竖撑与第二竖撑和第三竖撑等高处安装第二加载器和第四加载器;第二竖撑的底部通过第一斜振子与第二加载器电连接,第二加载器通过第二水平振子与第二竖撑顶部的第一加载器电连接,在第二竖撑的顶部垂直安装第一竖振子,第一竖振子的底部与第一加载器电连接,顶部通过第一水平振子与匹配器的平衡端电连接,由上述依次电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水平振子、第一竖振子、第一加载器、第二水平振子、第二加载器、第一斜振子组成天线的一臂;第三竖撑的底部通过第二斜振子与第四加载器电连接,第四加载器通过第四水平振子与第三竖撑顶部的第三加载器电连接,在第三竖撑的顶部垂直安装第二竖振子,第二竖振子的底部与第三加载器电连接,顶部通过第三水平振子与匹配器的平衡端电连接,由上述依次电连接在一起的第三水平振子、第二竖振子、第三加载器、第四水平振子、第四加载器、第二斜振子组成天线的另一臂,且天线的两臂完全对称;匹配器的不平衡端连接收发设备,从第一竖撑上引出与第一竖振子的顶部相连接的第一斜撑、与第一竖振子的底部相连接的第二斜撑、与第二竖振子的顶部相连接的第三斜撑、与第二竖振子的底部相连接的第四斜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型化无盲区短波框架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竖撑、第二竖撑、第三竖撑、第一斜撑、第二斜撑、第三斜撑、第四斜撑与天线的两臂电气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型化无盲区短波框架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匹配器包括依次串联在一起的电容C1、C3、C4和C2,C1和C2电容值相等,C3和C4电容值相等,C1和C2分别与天线的两臂电连接,并在C1和C2之间接入电感L1,在C3和C4之间接入一个平衡-不平衡传输线阻抗变换器T,T不平衡端的两个端口中,一个与收发设备射频接口的内芯电连接,另一个与收发设备射频接口的接地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型化无盲区短波框架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加载器和第三加载器均由集总元件电阻、电感、电容并联而成,且第一加载器和第三加载器的电气参数完全相同,第二加载器和第四加载器均由集总元件电阻、电感并联而成,且第二加载器和第四加载器的电气参数完全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型化无盲区短波框架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竖撑上引出第一至第四斜撑的高度位于匹配器和第二加载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型化无盲区短波框架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天线的高度为5m-7m、水平跨距为8m-12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733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