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炭化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8716.1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3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焦海亮;王学科;王瀚璞;张春苗;穆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0 | 分类号: | C02F11/10;C02F11/13;C02F1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展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21 | 代理人: | 杨赛峰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北辰区天津北辰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炭化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泥炭化处理系统及方法,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包括调质池、酸洗罐、除砂器、有机中和池、板框压滤机、转鼓干化器、造粒机、炭化炉、热能回用子系统以及无机污泥处理子系统,本发明通过处理流程优化设计,可有效提升污泥的有机质含量,污泥无需再添加有机物质即可以单独进行炭化,降低了污泥炭化的成本;本发明的污泥炭化过程实现热能的回收利用,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污泥的处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炭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随着污水处理的同时,伴随着污泥的产生,且产量巨大。预计截止2025年,我国污泥的产量可达9000万吨/年(以含水率80%计)。由于目前的处理存在“重水轻泥”现象,导致我国污泥的有效处置效率低于60%,未处理的污泥高达2500万吨/年。但是污泥成分复杂,含有大量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病原微生物、细菌和寄生虫卵等。目前我国常见的污泥处置方法包括卫生填埋、土地利用、厌氧消化、生产建材等。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能源需求增加,但是化石燃料的日益消耗以及其他能源的供应不足,因此开发新的能源迫在眉睫。
而污泥热解炭化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环保热点技术之一,主要是将脱水后的污泥进行间接加热,使得污泥在400-600℃下进行分解,固体产物冷却后成为污泥炭的过程,但是由于市政管网的分布原因,我国污水厂的进水COD普遍偏低,导致污泥的有机质成分含量偏低,其中60%以上为泥沙等无机物。因此我国市政污泥的炭化工艺应用较少,污泥炭化产物的出路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由于有机质含量低,污泥炭化的产物稳定性差、热量低,现有污泥炭化工艺大部分采用污泥和生物质混合后进行炭化,掺入的生物质主要为秸秆、稻壳粉等。污泥和生物质混合后炭化增加了污泥的处理成本,使得污泥炭化工艺复杂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泥炭化处理系统及方法,其可单独炭化污泥,有效降低污泥炭化的成本。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污泥炭化处理系统,包括调质池、酸洗罐、除砂器、有机中和池、板框压滤机、转鼓干化器、造粒机以及炭化炉,其中,
污泥通过调质池的进口进入调质池,调质池调节污泥的含水率;
酸洗罐的进口与调质池的出口相连接,并对污泥进行酸洗处理;
除砂器的进口与酸洗罐的出口相连接,除砂器用于分离无机物和有机物,形成无机污泥和有机污泥;
有机中和池的进口与除砂器的出口相连接,并对有机污泥进行中和处理;
板框压滤机的进口与有机中和池的出口相连接,并对有机污泥进行脱水;
转鼓干化器的进口与板框压滤机的出口相连接,进行有机污泥干化处理;
造粒机的进口与转鼓干化器的出口相连接,进行污泥造粒;
炭化炉的进口与造粒机的出口相连接,对有机污泥进行炭化处理。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还包括热能回用子系统,包括烟气净化设备和燃烧器,烟气净化设备与炭化炉的烟气出口相连接,用于净化烟气,燃烧器的进口与烟气净化设备的出口相连接,并将热能传导至转鼓干化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还包括无机污泥处理子系统,无机污泥处理子系统包括无机中和池和沉淀池,无机中和池的进口与除砂器的出口相连接,用于中和无机污泥,沉淀池的进口与无机中和池的出口相连接,对无机污泥进行沉淀处理。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酸洗罐连接有酸性加药罐,无机中和池和有机中和池连接有碱性加药罐。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污泥炭化处理方法,采用上述的污泥炭化处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污泥进入调质池,加入自来水将污泥含水率调至95%-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87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