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陆缘分类的海底扇富砂性风险评价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41465.4 | 申请日: | 2021-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4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龚承林;张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国 |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缘分 海底 扇富砂性 风险 评价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陆缘分类的海底扇富砂性风险评价方法和装置,其包括:根据目标海底扇的地质年代判断目标海底扇的形成气候背景期为冰室气候期或温室气候期;识别目标海底扇形中地层地震反射由连续反射陡变为杂乱反射且坡度由平坦转折为陡倾的陆架坡折点,将目标海底扇形成发育时期所对应的起始陆架坡折点和末期陆陆架坡折点之间的系列陆架坡折点连线,以获取目标海底扇形的陆架坡折迁移轨迹;结合气候背景期和陆架坡折迁移轨迹进行海底扇富砂性风险评价。本发明能够在仅有地震资料的情况下,通过陆架坡折迁移轨迹和形成气候背景期实现对海底扇富砂性风险等级的快速评价,不受应用场景局限,使海底扇富砂性风险评价更加精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震勘探和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陆缘分类的海底扇富砂性风险评价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深海水道储层近年来持续获得重大勘探发现,是海洋油气勘探的重要储层类型。与陆上河流-三角洲砂体相比,深海水道储层在沉积构成叠置样式、切叠关系、分布模式和非均质性等方面更加复杂,砂体表征评价极具挑战。“如何实现深海水道储层的精细表征与快速评价”是水道储层高效勘探开发的核心关键。目前常用的水道储层表征与评价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包括“分类法水道储层评价方法”和“有井约束水道储层刻画技术”。分类法水道储层评价方法的核心内涵是依据深海水道的“几何参数、侵蚀能力、限制条件、发育期次、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将深海水道分为不同类型,进而对其富砂性进行评价,依据弯曲度将深海水道区分为顺直水道、低弯度水道及高弯度水道;认为顺直水道含砂率较高、低弯度水道含砂率中等,而高弯度水道含砂率较低,这种评价方法难以实现对深海水道内部相带的有效表征,所得到得的评价结果精确性较低。
有井约束水道储层刻画技术的核心内涵是充分挖掘钻井资料所蕴含的水道充填岩石弹性信息,进而通过这些弹性参数建立水道充填岩石物理信息与地震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深海水道的岩性和储层信息。然而,这一“有井约束水道储层刻画技术”严重依赖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来反演地震资料获取高分辨率的水道沉积波阻抗信息,难以运用到无井/少井工况条件下,应用范围较为局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陆缘分类的海底扇富砂性风险评价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深海水道储层评价方法应用场景局限和评价精确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陆缘分类的海底扇富砂性风险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根据地震资料获取目标海底扇的地质年代,根据所述目标海底扇的地质年代判断所述目标海底扇的形成气候背景期为冰室气候期或温室气候期;
步骤S2,识别所述目标海底扇形中地层地震反射由连续反射陡变为杂乱反射且坡度由平坦转折为陡倾的陆架坡折点,将所述目标海底扇形成发育时期所对应的起始陆架坡折点和末期陆陆架坡折点之间的系列陆架坡折点连线,以获取所述目标海底扇形的陆架坡折迁移轨迹;
步骤S3,结合所述气候背景期和所述陆架坡折迁移轨迹进行海底扇富砂性风险评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于陆缘分类的海底扇富砂性风险评价方法还包括:
步骤S3包括:
步骤S31,根据所述陆架坡折迁移轨迹判别所述目标海底扇形的沉积物供给条件以及陆架可容空间条件;
步骤S32,结合所述气候背景期、所述沉积物供给条件以及所述陆架可容空间条件三者进行海底扇富砂性风险评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31包括:
步骤S311,以起始陆架坡折点为坐标原点建立陆架坡折迁移轨迹坐标系,X轴代表陆架坡折沿水平方向运动,其中向盆地进积为正,而向陆地方向退积则为负,Y轴代表陆架坡折沿垂直方向运动,其中向上加积为正,向下底积为负;
步骤S312,判断陆架坡折迁移轨迹的轨迹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14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