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水力可变级小压降强冲击震荡工具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39733.9 | 申请日: | 2021-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0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祝效华;石昌帅;程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B4/14 | 分类号: | E21B4/14;E21B34/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王杰 |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射频 识别 水力 可变 级小压降强 冲击 震荡 工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水力可变级小压降强冲击震荡工具。由转换接头,碟簧上支座,碟簧外壳,碟簧组,多级活塞轴,上活塞套,径向封堵环B,双母扣活塞套,双公扣活塞套,径向封堵环A,双母扣下活塞套,端面活塞,冲击下接头,动力外壳,动力轴端帽,大扭力涡轮,动力轴,下接头,转动阀,轴承支撑环,涡轮专用轴承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水力可变级小压降强冲击震荡工具,实现低压降强冲击的冲击工具。本发明很好的解决了随着水平长度的不断增加,过大的压降将使得环空压力急剧下降,钻井液循环出现困难,急需压降小但强冲击的工具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水力可变级小压降强冲击震荡工具,属于于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击震荡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钻井深度的增加和地层可钻性的下降,在水平井段常常出现脱压、黏卡现象等难避免困境。目前解决的方式是在动力钻具的后面紧接安装冲击工具,压降越大则产生的冲击力越大。但是随着水平长度的不断增加,过大的压降将使得环空压力急剧下降,钻井液循环出现困难,因此急需压降小但强冲击的工具,减小压力的损失。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水力可变级小压降强冲击震荡工具,该工具以强扭力涡轮作为动力源,采用多级压力腔实现面积的增加,实现低压降强冲击的目标,解决了长水平段冲击不足,压降过大的问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随着水平长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力不断增加,过大的压降将使得环空压力急剧下降,钻井液循环出现困难,急需压降小但强冲击工具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水力可变级小压降强冲击震荡工具,实现低压降强冲击的冲击工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此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水力可变级小压降强冲击震荡工具,由转换接头(1),碟簧上支座(2),碟簧外壳(3),碟簧组(4),多级活塞轴(5),上活塞套(6),径向封堵环B(7),双母扣活塞套(8),双公扣活塞套(9),径向封堵环A(10),双母扣下活塞套(11),端面活塞(12),冲击下接头(13),动力外壳(14),动力轴端帽(15),大扭力涡轮(16),动力轴(17),下接头(18),转动阀(19),轴承支撑环(20),涡轮专用轴承(21),O型密封圈A(22),O型密封圈B(23),O型密封圈C(24),O型密封圈D(25)组成;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水力可变级小压降强冲击震荡工具,其技术特征在于:转换接头(1)通过锥形螺纹与多级活塞轴(5)连接;碟簧外壳(3)通过锥形螺纹与碟簧上支座(2)、上活塞套(6)连接;碟簧外壳(3)与转换接头(1)中间安装有碟簧组(4);双母扣活塞套(8)通过锥形螺纹分别与上活塞套(6)、双公扣活塞套(9)相连;双母扣下活塞套(11)通过锥形螺纹与冲击下接头(13)、双公扣活塞套(9)相连;端面活塞(12)与多级活塞轴(5)通过螺纹连接,与冲击下接头(13)之间有O型密封圈A(22);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水力可变级小压降强冲击震荡工具,其技术特征在于:地面压力泵对井筒打压,钻井液经由转换接头(1)、多级活塞轴(5)的内腔,然后驱动大扭力涡轮(16),再钻井液的作用下所述大扭力涡轮(16)带动动力轴(17)旋转,同时与动力轴(17)相连接的转动阀(19)与下接头(18)内孔实现相对旋转运动,进而实现钻井液流动面积交替;当流动面积减小时,工具内腔压力增加,当流动面积变大时,工具内腔压力增加,从而实现工具内腔压力发生增大和降低交替变化;腔内压力增加时,钻井液作用于在端面活塞(12)上,在钻井液压力的作用下,多级活塞轴(5)将压缩碟簧组(4),将钻井液的压力转换为机械能再转换为碟簧组(4)的弹性势能,当腔内压力下降时,碟簧组(4)弹性势能被释放,弹性势能转换为机械能,所述工具产生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97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1.55μm脉冲激光器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换电方法、装置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