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醇型高弹性低模量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528596.9 | 申请日: | 2021-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4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 发明(设计)人: | 倪建华;沈翔;倪皇伟;凌建峰;龚超杰;王世展;徐俊;刘明;何永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杭州之江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183/04 | 分类号: | C09J183/04;C09J11/04;C09J11/06;C09J11/08;C08G77/06;C08G7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全万志 |
| 地址: | 311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醇型高 弹性 低模量 硅酮 密封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硅酮胶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脱醇型高弹性低模量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脱醇型高弹性低模量硅酮密封胶由包括以下原料制成:纳米碳酸钙、107基胶、硅油、气相白炭黑、第一交联剂、第二交联剂、偶联剂和钛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110‑150℃的条件下,将纳米碳酸钙、107基胶和硅油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S2,将混合物A冷却至25‑30℃,加入第二交联剂,混合搅拌;S3,加入第一交联剂,混合搅拌;S4,加入气相白炭黑,混合搅拌;S5,向S4中混合搅拌后的物料内加入偶联剂和催化剂,混合搅拌,灌装得到成品。本申请的产品具有提高脱醇型硅酮胶的固化速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硅酮胶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脱醇型高弹性低模量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硅酮密封胶是一种固化后可形成橡胶类有机弹性体的膏状物,硅酮密封胶具有优良的粘结强度,其广泛应用于接缝密封、汽车内饰粘结、防磨涂层等不同领域。
硅酮密封胶按固化类型可分为脱酸型硅酮胶、脱醇型硅酮胶、脱酰胺型硅酮胶和脱丙酮型硅酮胶。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硅酮胶,脱醇型硅酮密封胶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且无腐蚀性,故其在建筑门窗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用于建筑门窗行业的脱醇型硅酮密封胶,受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水分子易于密封胶表面形成氢键网络,阻碍其他水分子进入到硅酮胶内部参与反应,最终易导致脱醇型硅酮密封胶固化速度偏慢。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脱醇型硅酮胶的固化速率,本申请提供一种脱醇型高弹性低模量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脱醇型高弹性低模量硅酮密封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脱醇型高弹性低模量硅酮密封胶,由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70~90份的纳米碳酸钙、30~55份的107基胶、30~60份的硅油、7~15份的气相白炭黑、3~6份的第一交联剂、3~6份的第二交联剂、0.1~0.5份的偶联剂和4~8份的钛催化剂,所述第二交联剂包括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低聚物搭配甲基苯基二乙氧基硅烷和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对纳米碳酸钙、107基胶、硅油、气相白炭黑、第一交联剂、第二交联剂、偶联剂和催化剂的用量进行限定,从而综合改善本申请的固化速率、弹性恢复率和耐尺寸性能以及耐老化性能;此外,本申请中第二胶黏剂所包括的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低聚物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低聚物本身是个具有苯基以及二官能度的长分子链结构,具有优良的扩链作用,有利于降低密封胶的模量并提高伸长率;第二,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低聚物具有的大量Si-OMe能够与建筑材料表面的羟基化学键合,进而提高了密封胶的粘结性;第三,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低聚物侧链上的非极性基团Si-Pr可以赋予建筑物表面优良的疏水性,减低建筑物表面的张力;第四,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低聚物的低模量,使得密封胶在不使用增塑剂的条件下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移,进而降低产品的发生开裂的可能性;第五,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低聚物相比常见的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乙酯等具有更多的反应交联点,可以改善本申请的交联密度,有利于提高单组分密封胶在固化过程中的水分进入密封胶表层的深度、进入量和速度,进而在提高密封胶弹性伸长率和弹性回复率的同时,提高本申请的固化速率。
优选的,所述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低聚物的聚合度为2~10,且所述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低聚物由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100~1300份的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200~230份的甲醇、180~190份的水和4~8份的酸醇混合物;所述酸醇混合物由浓盐酸和甲醇混合而成,所述浓盐酸和所述甲醇的体积比为10:9~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杭州之江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杭州之江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85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