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可推进式电极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28246.2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91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徐苏芮;张曦昊;王振;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B5/293 | 分类号: | A61B5/293;A61B5/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朱伟军;耿慧敏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推进 电极 驱动器 | ||
1.一种一体化可推进式电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撑部分、螺丝驱动(1)和底部支架(7);
支撑部分包括支撑臂和粘连臂,支撑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臂对立设置,粘连臂位于两个支撑臂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支撑臂的后侧连接;所述螺丝驱动(1)位于两个支撑臂的上侧,并分别与两个支撑臂连接;
所述底部支架(7)位于两个支撑臂的下侧,并分别与两个支撑臂连接;
所述螺丝驱动(1)位于两个支撑臂的上侧,并分别与两个支撑臂连接;
所述螺丝驱动(1)上设有铁柱孔(2)、硅管孔(3)、螺丝孔(4),所述底部支架(7)与螺丝驱动(1)结构相同;
根据目的脑区确定铁柱孔(2),硅管孔(3)的位置,打印或定制支架;首先,将M1.4的螺丝穿入顶面的螺丝孔(4),放入一颗六角螺母并使螺丝穿过,调整该螺母的位置,使螺母的一面顶住支撑臂(5)或粘连臂(6),螺丝继续穿过底面的螺丝孔(4),再加一颗螺母,使螺丝穿过,调整最后第二颗螺母的位置,使螺丝头和第二颗螺母紧紧的卡在支架的顶面和底面,用电烙铁将第二颗螺母焊在螺丝上面,不会随着螺母的转动松动或者被拧的更紧,调整第一颗螺母的位置,使其在顶面和底面之间;第二步,将一簇8-9根硅管插入硅管孔(3),调整硅管位置,使两头露出长度一样长,接着先后用502胶和AB胶将硅管粘在六角螺母的一条边上,测试硅管是否可以随着螺母上下移动,将铁柱装入铁柱孔(2),并用环氧树脂黏住固定;最后先后用502胶和AB胶将连接头粘在粘连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可推进式电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臂和粘连臂均为板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可推进式电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硅管孔(3)的直径为0.7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可推进式电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丝孔(4)的直径为1.4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可推进式电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柱孔(2)的直径为0.6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可推进式电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硅管孔(3)和螺丝孔(4)的圆心距离为1.7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可推进式电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丝孔(4)的圆心到支撑臂(5)和粘连臂(6)的距离均为1.2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可推进式电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分、螺丝驱动(1)和底部支架(7)为一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可推进式电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分、螺丝驱动(1)和底部支架(7)的材质为光敏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可推进式电极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分、螺丝驱动(1)和底部支架(7)采用3D打印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824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