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扫描近炸引信目标探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5068.8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5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庄志洪;杨晧;王宏波;周鑫;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P3/64 | 分类号: | G01P3/64;F42B3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马鲁晋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扫描 引信 目标 探测 方法 | ||
1.一种多层扫描近炸引信目标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参数初始化:根据实际情况初始化导弹、引信以及目标的各类参数;
(20)多层扫描引信探测场模型构造:根据导弹位置姿态参数和引信探测场参数构造多层扫描引信探测场模型;
(30)弹目交会轨迹确定:根据导弹和目标的姿态和位置信息确定弹目交会的过程;
(40)目标探测识别:根据弹目交会轨迹以及引信探测场模型,判断并计算每层引信探测场是否探测到目标以及探测目标的时间;
(50)弹目相对速度估算:在引信探测到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探测时间估算出弹目相对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0)参数初始化步骤中,需要初始化参数如下:
所述导弹位置姿态参数包括导弹的速度Vm,单位米每秒、偏航角单位度、俯仰角M,单位度、滚转角单位度和弹目初始距离Dis,单位米;
所述探测目标位置姿态参数包括探测目标的面元顶点坐标dot、目标的速度Vt,单位米每秒、偏航角,单位度、俯仰角单位度、滚转角,单位度;
所述引信探测场参数包括引信作用间隔Agl,单位度、引信中心偏移量Fuse_Cntr,单位米、引信作用距离FuseR,单位米、前向波束倾角α,单位度、波束间隔β,单位度;
根据引信的设计方案初始化引信探测场,根据实际发射时导弹的各项参数指标初始化导弹参数,根据目标特性在一定范围内随机抽样目标参数达到目标参数未知的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0)多层扫描引信探测场模型构造步骤中,根据导弹位置姿态参数和引信探测场参数构造引信探测场模型包括:
(21)引信探测场线条起点确定:在弹体坐标系下确定第i条引信探测场线条起点Coord1[0];
Coord1[0].x=Fuse_Cntr
Coord1[0].y=0
Coord1[0].z=0
(22)引信探测场线条终点确定:在弹体坐标系下确定当前m层引信波束倾角Ag下第i条引信探测场线条终点Coord1[1];
AgBemF=α+(m-1)β
(23)弹体位置坐标转换:将弹体坐标系下的Coord1转换到大地坐标系下的Coord2;
根据导弹姿态角
计算导弹滚转角变换矩阵
计算导弹偏航角变换矩阵
计算导弹俯仰角变换矩阵
通过导弹姿态变换计算出大地坐标系下的Coord2:
(24)导弹初始位置确定:根据弹目初始距离Dis和弹目姿态角确定导弹初始位置Missile_Position;
根据目标姿态角
计算目标滚转角变换矩阵
计算目标偏航角变换矩阵
计算目标俯仰角变换矩阵
通过导弹目标姿态变换计算出导弹速度VM、目标速度VT,从而计算出弹目相对速度VR;
VR=VM-VT
根据弹目相对速度矢量和弹目初始距离Dis确定导弹初始位置Missile_Position;
(25)探测场线条端点初始位置确定:根据大地坐标系下的Coord2和导弹初始位置Missile_Position确定探测场线条起点初始位置Line[0]和探测场线条起点初始位置Line[1];
Line[0]=Coord2[0]+Missile_Position
Line[1]=Coord2[1]+Missile_Positio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0)弹目交会轨迹确定步骤为:
设定导弹位置固定,目标朝着导弹以弹目相对速度反方向移动,当前t时刻目标面元顶点坐标位置Dot_Pos”
Dot_Pos=Dot-VR*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506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