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多车型横梁智能焊接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4981.6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1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黄丙庆;刘宁宁;李云鹏;张新震;张增通;宁方楷;徐骏升;张磊;潘礼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车同力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7/02;B23K3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02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型 横梁 智能 焊接 生产线 | ||
本发明属于横梁生产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多车型横梁智能焊接生产线,包括横梁组对线、横梁自动焊接线、自动下料线;所述的横梁组对线布置于整条焊接线的初始段,可实现不同车型的横梁自动组对和点焊;所述的横梁自动焊接线,布置于焊接线的中间;所述的自动下料线,布置于焊接线的尾端;所述组对线、自动焊接线、自动下料线均与产线调度系统连接。本发明提高了组对焊接质量及效率,同时进行柔性自动焊接,集中解决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环境差等难题,提高了横梁的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多车型横梁智能焊接生产线。
背景技术
横梁是铁路货车底架的通用大部件,具有产量大,各车型结构接近的特点。作为轨道交通车辆的核心部件,目前横梁组对焊接线基本沿用人工生产作业为主的离散型作业方式,较普遍做法是横梁腹板和横梁底板的搬用采用人工+天车、人工组对、人工点焊、人工满焊、离散除尘、地摊式存放。此方法虽能生产出横梁,但是很多工序并不符合精益生产的要求,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污染收集净化率低。有的工序如组对、搬用、满焊需多个人员参与完成,劳动力成本过高;横梁采用地摊式存放,占地面积大,并且存放数量不便于统计;满焊工位不具备缓存功能,存在等待上下料时间长,增加生产制造周期。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多车型横梁智能焊接系统及生产线,整条线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同时兼容多种车型,满足精益生产的要求,通过该技术,可实现快速转产,柔性制造,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多车型横梁智能焊接生产线,沿焊接工艺流程顺序依次设有组对上料工位、二次定位工位、组对工位、点焊工位、工件上料工位、自动焊接工位、工件下料工位;
所述的组对上料工位包括磁性抓取工装、组对机器人、腹板二次定位装置、轨道,所述的组对机器人安装在轨道上可来回移动,所述的磁性抓取工装位于组对机器人的末端,用于抓取盖板和腹板,将腹板放在腹板二次定位装置上,对腹板进行二次定位;
所述的二次定位工位包括盖板二次定位装置和腹板翻转装置,所述的盖板二次定位装置安装有夹紧定位机构,通过重力滑动和夹紧结合的方式,保证盖板滑动到指定位置,完成定位;所述的腹板翻转装置,通过组对机器人自下而上的摆放,自上而下的抓取,从而完成工件腹板的翻转,保证腹板的坡口背对;
所述的组对工位,包括支撑架,在支撑架的一端设有自动调整限位装置,在自动调整限位装置上设置高度调整限位装置;在支撑架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底板推动定位装置和底板夹紧对中定位装置;在支撑架的两个端部之间设有第一腹板定位固定装置、第一腹板压紧装进装置、第二腹板定位固定装置、第二腹板压紧装进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点焊工位设置有自动点焊机器人,自动点焊机器人位于组对工位的一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工件下料工位和工件上料工位共用同一套装置,包括轨道和上下料机器人,所述的轨道设置在自动焊接工位的两侧,所述的上下料机器人可沿着轨道来回移动,实现工件的自动上下料。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自动焊接工位包括机器人立柱、清枪剪丝机构、焊接机器人、变位机和焊接工装;所述的机器人立柱布置在变位机远离轨道的一侧,用于固定两台焊接机器人,实现焊接机器人对焊缝的可达性,完成工件的对称焊接;所述焊接工装布置在轨道和立柱之间,实现点焊后工件的定位夹持,完成重复生产过程中,变位机变位后工件的基准保持一致;所述的清枪剪丝机构布置在变位机回转范围外,焊接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内,完成焊接机器人的自动高压均匀喷射、夹持焊枪,焊丝自动化剪切。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焊接烟尘除尘装置,其包括除尘房,除尘房内设有除尘系统和电动卷帘门,并与产线调度系统连接,除尘房罩在在自动焊接工位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车同力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车同力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49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