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驱动的智能假肢手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4226.8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9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林明星;范文静;朱学东;赵铭悦;石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58 | 分类号: | A61F2/58;A61F2/7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驱动 智能 假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驱动的智能假肢手,其关节处的驱动由电磁驱动元件驱动,电磁驱动元件包括输出板、连接杆、密封外壳、金属球、电磁铁、永磁体和连接环;密封外壳内填充有油液,连接杆的一端穿过密封外壳的第一端部延伸到密封外壳内与金属球相连,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输出板相连,在密封外壳的第一端部设有电磁铁,在输出板上设有永磁体,所述的电磁铁与永磁体相对设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仿生假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驱动的智能假肢手。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各类事故导致的残疾人数量不断增加,肢体的残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使用假肢手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动作,研发更加实用的假肢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大部分假肢手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应用和推广,比如重量大、自由度较少、运动不自然、不美观等,难以真正被患者接受并日常佩戴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驱动的智能假肢手,该假肢手重量轻、柔性好、噪声小,满足了患者使用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驱动的智能假肢手,其特征在于,其关节处的驱动由电磁驱动元件驱动,所述的电磁驱动元件包括输出板、连接杆、密封外壳、空心铝球、油液、限位挡板、电磁铁、永磁体和连接环;所述的密封外壳内填充有油液,连接杆的一端穿过密封外壳的第一端部延伸到密封外壳内与空心铝球相连,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输出板相连,输出板上设有连接环,密封外壳的第二端部也设有一个连接环,且在密封外壳内设有限位挡板,在连接杆上设有限位凸起,限位挡板和限位凸起共同连接杆的运动距离进行进行限位;在密封外壳的第一端部设有电磁铁,在输出板上设有永磁体。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输出板上设有连接环,密封外壳的第二端部也设有连接环;两个连接环连接在手指关节的两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限位装置,对连接杆的运动距离进行限位。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密封外壳内壁上的限位挡板以及设置在连接杆上的限位凸起。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电磁铁与为其通电的电源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金属球为空心球。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金属球为铝球。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智能假肢手包括一个手掌和五个手指;每个手指上设有一个关节,手指与手掌的连接处设有一个关节,每个关节通过一个独立的电磁驱动元件驱动。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出的电磁驱动的智能假肢手,可帮助残疾患者完成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手部动作,且采用电磁驱动的柔性驱动器作为该假肢手的驱动元件,使得该假肢手具有重量轻、柔性好、噪声小、灵活性好的特点,可更好的提高患者的使用体验。该假肢手的驱动元件利用了电能转化为磁场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原理,其两端分别安装在两段指节上,即手指关节两侧,通过控制输入电流实现电磁驱动器的伸缩,进而实现了对手指关节旋转运动的驱动,通过控制输入电流的大小也可实现运动角度的控制。该电磁驱动元件安装简单、重量轻,适合作为假肢手的驱动元件,
该假肢手的每根手指都具有一个关节,并且每根手指与手掌之间也存在一个可旋转关节,每个关节都由独立的驱动元件进行驱动,可完成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手部动作。该假肢手共包括10个独立的电磁驱动元件,可实现对10个关节的独立控制。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电磁驱动元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42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