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屈菜红碱mPEG-PLGA纳米凝胶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检测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2489.5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2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韩伟;李哲;吴静澜;杨锦;张永萍;陈晓兰;徐剑;宋信莉;汪祖华;刘杰;曹国琼;郭玲;周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06 | 分类号: | A61K9/06;A61K31/4741;A61K47/26;A61K9/51;A61P35/00;B82Y5/00;B82Y30/00;B82Y40/00;G01N30/02 |
代理公司: | 贵阳贵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5 | 代理人: | 曾香兰;蒋琳琳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屈菜 mpeg plga 纳米 凝胶 复合 制剂 及其 制备 检测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屈菜红碱mPEG‑PLGA纳米凝胶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检测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采用纳米沉淀法成功的制备了一种以mPEG‑PLGA为载体的白屈菜红碱纳米粒,并将其制成温敏纳米凝胶复合制剂,提高了白屈菜红碱对肿瘤的靶向作用。其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载药量、生物安全性及缓释作用,能有效抑制实体瘤的生长及其抑瘤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黑色素瘤的治疗方面具有应用前景;亦可以为设计安全、稳定和智能的疏水性抗癌药物载体构建方面提供依据和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研制和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屈菜红碱mPEG-PLGA纳米凝胶复合制剂及制备、检测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是来源于苗药号筒杆(Macleaya cordata(Willd.)R.Br.)、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inn.)等药用植物中的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显示CHE具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如人结肠癌HCT-116、人肝癌细胞HepG 2、黑色素瘤B16细胞等。但CHE的水溶性差,且游离药物本就难以在肿瘤部位扩散、渗透,这就导致其在临床的开发利用受到限制。
文章编号:2095-817X(2018)04-0041-004,“白屈菜红碱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的制备研究”,曹旭,赵雷,孙晨。公开了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为载体,制备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PBCA纳米粒(ChePBCA-NP)制剂。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了Che-PBCA-NP制剂,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Che-PBCANP的制备工艺进行考察。乳化聚合法制备的Che-PBCA-NP工艺为:酸性介质中20%的泊洛沙姆188,50μL的BCA单体和调节pH至5.0,3批工艺验证所得的包封率分别为64.88%、64.54%、65.17%。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Che-PBCA-NP的制备。
上述文章记载的技术方案存在的技术问题及与本申请技术的的区别在于:文章中的技术方案采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作为载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主要应用在医用胶黏剂,近些年也广泛应用在纳米材料中,但其包封率较低,同时mPEG-PLGA相对于PBCA,能够更好的条件药物的缓控释放,PEG-PLGA是由亲水性嵌段聚乙二醇(PEG)和疏水性嵌段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组成的两亲性AB二嵌段共聚物。PEG聚合物被甲基醚基封端,疏水性嵌段的末端为羟基。PEG聚合物分子量不同,可以使包裹药物释放速度不同,达到缓控释放能力。本发明采用mPEG-PLGA为载体材料,对不同mPEG-PLGA载体材料种类进行单因素考察,制备出更高包封率纳米粒,同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进行相关验证,证明制备出的纳米粒起到靶向缓控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
申请号CN201510254971.3,专利名称一种荧光磁性纳米靶向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由磁性Fe3O4-壳聚糖-白屈菜红碱载药纳米粒与功能修饰的ZnSe-ZnS核壳量子点自组装,其中磁性Fe3O4-壳聚糖-白屈菜红碱载药纳米粒以Fe3O4为磁核、壳聚糖为骨架材料载体、白屈菜红碱为靶向药物;其中功能修饰的ZnSe-ZnS核壳量子点是指以ZnSe为内核、ZnS为外壳,经巯基羧酸类化合物修饰后的ZnSe-ZnS核壳量子点。本发明方法简便、成本低廉,绿色环保;本发明制备的荧光磁性纳米靶向药物荧光性能稳定、生物安全性好,同时具有磁性材料及荧光材料的优势,可同时实现磁性分离、靶向识别、荧光成像及磁共振成像等多功能。
申请号CN201510254971.3存在的技术问题及与本申请技术的的区别在于:该专利中磁性纳米粒具有良好的靶向作用,但是由于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较高,在溶液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聚集反应,使得磁性纳米粒子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同时磁性纳米粒也有部分达到身体其他组织,可能产生毒副作用。本发明是可注射温敏纳米凝胶,可以直接注射到实体瘤中,温敏凝胶在低温为液体,而在体温状态呈现凝胶状,对实体瘤具有靶向作用,纳米粒靶向作用于实体瘤,能够明显抑制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医药大学,未经贵州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24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