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薄膜及其涂布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3886.6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6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沛林;李盼;方胤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79/08;C08K7/06;C09K3/1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毓灵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碳纤维 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薄膜涂布制备方法。本发明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薄膜涂布制备方法,将合适配比的碳纤维/聚酰亚胺酐在真空环境下混合搅拌后,涂覆到光滑表面,再通过二次加热后固化成形,后取下使用。本发明通过系列改进使工艺参数易于控制,涂布更加均匀,能够加工获取大面积、高平整性的聚酰亚胺薄膜,工作更加高效。而所制得的聚酰亚胺薄膜质量轻,发热均匀性好,能够用于飞机表面加热除冰,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薄膜涂布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为主链、含有酰亚胺环的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较高的耐温性能,同时绝缘性能好,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聚酰亚胺一般作为绝缘薄膜进行使用,但是由于其绝缘性能,很少在加热器件内使用。
在航空领域,在结冰飞行条件下,需要有加热组件满足除冰需求,同时要尽可能减少重量。现有的飞机结冰加热器件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如各类加热丝,存在质量重,而且加热区域狭窄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质量轻、加热区域大的新型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薄膜涂布制备方法。
另外,本发明还包护由该方法所制备而成的聚酰亚胺薄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薄膜涂布制备方法,其将合适配比的碳纤维/聚酰亚胺酐在真空环境下混合搅拌后,涂覆到光滑表面,再通过二次加热后固化成形,后取下使用。
所述的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薄膜涂布制备方法,其过程如下:
步骤1:配置碳纤维/聚酰亚胺酐混合浆料,其中,所述二者之间的配比根据成品电阻要求所得;
步骤2:所述碳纤维/聚酰亚胺酐混合浆料在真空环境下进行搅拌,其中,搅拌转速为1200~1800r/min,搅拌时间45~60min,从而在保证搅拌均匀情况下,避免搅拌过程发热,提早发生反应,不利于后续薄膜成形;搅拌过程真空度不低于-0.09mPa,避免混入空气,产生气泡,影响涂覆质量,搅拌结束静置不少于30min,以利于搅拌过程中气泡的消散;
步骤3:利用涂覆设备将混合浆料在光滑表面上进行均匀涂覆;
步骤4:一次加热
在真空环境下,以80±2℃烘干60~80分钟,并保证烘干过程真空度为0.65~0.75个标准大气压,以蒸发大部分水分,降低浆料流动性,准备后续薄膜成形。
步骤5:二次加热
通过分阶段预热以及加热蒸发水汽,使得浆料浓缩并形成聚酰亚胺薄膜;
步骤6:取出裁剪
将成型的聚酰亚胺薄膜从光滑表面分离,并根据需要裁剪后使用。
所述用于涂覆的光滑表面为石英玻璃表面或聚酰亚胺塑料表面,以能够避免与聚酰亚胺发生反应同时便于薄膜分离即可。
所述碳纤维/聚酰亚胺酐质量比为100:1~5,以使得成形的薄膜具有合适的电阻,能够满足除冰加热需求。
所述碳纤维目数在500~1000,以保证薄膜具有较好的导电均匀性。
所述碳纤维需进行烘干处理,湿度不大于60%,避免水分混入浆料,增加后续处理难度。
步骤3中,进行涂覆时,涂覆速度10~20mm/s,涂覆厚度在550~700um,使得薄膜整体较为均匀,同时具有足够的厚度,保证薄膜成形质量。
步骤5二次加热时,具体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38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肢体康复训练机构
- 下一篇:一种直排式罗茨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