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苯并环庚(烯)酮类衍生物及其在OLED器件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3741.6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2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游劲松;马蔚欣;宾正杨;兰静波;高戈;杨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09/86 | 分类号: | C07D209/86;C07D219/02;C09K11/06;H10K85/60;H10K50/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酮类 衍生物 及其 oled 器件 应用 | ||
1.一类以二苯并环庚(烯)酮为核心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主体材料的结构以及该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的应用,其结构特征如式(1)和式(2)所示:
式(1)和式(2)中,Ar1和Ar2分别相同或者相异,m表示为Ar1的数量,n表示为Ar2的数量,m和n分别独立的选取0、1、2、3或者4;
式(1)和式(2)中,所述取代基R1分别相同或者相异,且彼此独立地选取为氢,重氢,C3-10环酮,C1-10烷基,C1-10烯基,C1-10炔基,被氢、重氢、卤素、烷基、烷氧基、苄基、酯基、酰胺基、羰基、醛基、烷基氨基、羰基、硝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20的芳基、杂芳基或芳氨基中的任意一种;
式(1)和式(2)中,Ar1和Ar2分别独立的表示-R2-Ar-R3、-R2-Ar、-Ar-R3或者-R3;Ar表示被氢、重氢、卤素、烷基、烷氧基、苄基、酯基、酰胺基、羰基、醛基、烷基氨基、羰基、硝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20芳基;R3分别相同或者相异,且彼此独立地选取为氢原子,重氢原子,被氢、重氢、卤素、烷基、烷氧基、苄基、酯基、酰胺基、羰基、醛基、烷基氨基、羰基、硝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10环酮、C1-10烷基、C1-10烯基,C6-20芳基、C6-20杂芳基,式(3)或者式(4)所示结构,且至少包含有一个式(3)或者式(4)所示结构:
式(3)和式(4)中,X表示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C1-10直链或支链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C6-20芳基取代的亚烷基,C1-10烷基或芳基取代的叔氨基中的一种;R4分别相同或者相异,且彼此独立地选取为氢,重氢,被氢、重氢、卤素、烷基、烷氧基、苄基、酯基、酰胺基、羰基、醛基、烷基氨基、羰基、硝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包含但不超过10的烷基、芳基、杂芳基或芳氨基中的任意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二苯并环庚(烯)酮为核心的新型电致发光主体材料,其特征在于式(1)和式(2)的具体结构包括并不仅限于:
中的任意一种。
3.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和2任一项所述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作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用于制作OLEDs器件。
4.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方程式(1)中,Y1、Y2分别独立的表示为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数量分别独立的选取0、1、2、3或者4;
其中反应方程式1具体反应步骤如下:在氮气或者氩气氛围中,取以二苯并环庚(烯)酮为核心的卤代化合物和R5H,醋酸钯、三叔丁基膦四氟硼酸盐、叔丁醇钠于甲苯溶液中,将上述反应物混合溶液置于反应温度80~150℃,反应6~24小时后,冷却、经硅藻土抽滤、减压旋干、硅胶柱层析即可得到目标产物;
所述以二苯并环庚(烯)酮为核心的卤代化合物:R3H:醋酸钯:三叔丁基膦四氟硼酸盐:叔丁醇钠的摩尔比为1:(0.01~10):(0.01~1):(0.01~10):(0.0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374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度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船用罐内LNG液体的外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