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食保鲜杂粮面条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9979.1 | 申请日: | 2021-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7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7/113 | 分类号: | A23L7/113;A23L7/104;A23L11/00;A23L11/50;A23L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巨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24 | 代理人: | 付春霞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食 保鲜 杂粮 面条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即食保鲜杂粮面条的生产方法,涉及面条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小麦粉100份、玉米粉20‑30份、高粱粉15‑20份、黑豆粉9‑10份、黑芝麻粉6‑7、燕麦5‑6份、糯米粉5‑6份、苦荞麦粉2‑3份、谷子粉2‑3份、红豆粉2‑3份,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各个原材料分组和面并发酵,然后将不同面团混合,通过压面机制成面条,而后进行煮熟、过冷水、控水、杀菌、包装。本发明的面条的不仅具有杂粮的特有颜色、香味,口感细腻柔软、爽滑,无杂粮的粗糙感,采用高温快速煮熟,最大限度保留配料中各组分的原有营养价值;面条表面紧实有弹性,面条强度高,不易断节,够锁住面条内部材料的营养成分和杂粮特有的香味,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面条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即食保鲜杂粮面条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杂粮通常是指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大作物以外的粮豆作物。主要有:高粱、谷子、荞麦(甜荞、苦荞)、燕麦(莜麦)、大麦、糜子、黍子、薏仁、籽粒苋以及菜豆(芸豆)、绿豆、小豆(红小豆、赤豆)、蚕豆、豌豆、豇豆、小扁豆(兵豆)、黑豆等。其特点是生长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特殊、产量较低,一般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面条是我国传统的主要食物之一,是以小麦粉为原料通过压延形成的面制品。而传统的面条原料、营养、口味单一,并且传统的面条常加入增白剂、防腐剂,长期食用影响身体健康。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功能型和保健型杂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市场上出现的面条大都是经过初步加工过后的生面条,使用时需要再次进行加热煮熟,对于一些缺少蒸煮工具场所,想要吃面条是不能够实现的,而现有的一些即食面条,虽然能够在开封后加入调料即可食用,但是,其面条的营养成分、口味单一,导致产品单一,不能满足食用者对不同口味的追求,并且现有的即食面条在包装时都采用真空包装,为了防止面条之间相互粘连,面条大都比较紧实,内部缺少水分,使用时还需要添加部分水进行润滑,且表面都比较光滑,食用时不易夹持住,缺少食用面条时的口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食保鲜杂粮面条的生产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即食面条口味,营养成分单一,食用口感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即食保鲜杂粮面条,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小麦粉100份、玉米粉20-30份、高粱粉15-20份、黑豆粉9-10份、黑芝麻粉6-7、燕麦5-6份、糯米粉5-6份、苦荞麦粉2-3份、谷子粉2-3份、红豆粉2-3份;
即食保鲜杂粮面条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小麦粉和黑芝麻粉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粉A,将玉米粉、高粱粉、燕麦、糯米粉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粉B,将黑豆粉、苦荞麦粉、谷子粉和红豆粉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粉C;
(2)将上述混合粉A、混合粉B、混合粉C分别放入到三个和面机中,在三个和面机中根据混合粉A、混合粉B、混合粉C的量添加35℃-40℃的温水,搅拌成杂粮面团A、杂粮面团B、杂粮面团C;
(3)将杂粮面团A、杂粮面团B、杂粮面团C放置在恒温箱中,保持恒温、恒湿持续静置发酵;
(4)将发酵后的杂粮面团A、杂粮面团B、杂粮面团C倒入到同一和面机中进行再次搅拌加工,形成大块的杂粮面团D;
(5)将大块杂粮面团D再次放置到恒温箱中保持恒温、恒湿持续静置10-15min;
(6)将静置后的杂粮面团D放在压面机上进行切条、切断,得到成形的杂粮面条;
(7)将杂粮面条放入到压力锅中煮熟,水温在110℃保持5min;
(8)将煮熟的面条捞出后投入到0℃-5℃的冷水中,浸泡2min后捞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99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器
- 下一篇:可移动式雷电模拟冲击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