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零能耗推流式菌藻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8589.2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2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晏鹏;朱晗霄;郭劲松;陈猷鹏;方芳;施洪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30;C02F3/10;C02F3/28;C02F3/08;C02F7/00;F03G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万霞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耗 推流式菌藻一 体式 污水处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零能耗推流式菌藻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生物转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转笼设于蓄水池内,蓄水池外侧设有环形反应渠,反应渠内设有三隔板从而将反应渠分成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藻类接触反应区,蓄水池与好氧反应区对应的池壁上设有溢流口,以使蓄水池内的水体流入好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与缺氧反应区连通,以使好氧反应区内的的水体流入缺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与藻类接触反应区连通,以使缺氧反应区内的水体流入藻类接触反应区,并在藻类接触反应区末端对应的反应渠外侧壁上设有出水口,便于排出处理后的水体。该污水处理装置占地小、移动方便,无能耗,污水处理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零能耗推流式菌藻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如何结合山地村镇的地势条件,开发适合当地生活污水的处理装置,得到了研发者的极大关注。但已研发出的处理装置,仍存在能耗大、维护强度高、装置结构复杂等缺点。针对以上技术问题,研究者结合山地村镇的地形地势特点,研发基于高差地势的势能驱动污水处理装置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中国专利CN202010812837.1公开了复合式双旋转移动生物床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转盘,转盘中心通过水平设置的支撑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架上,在转盘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移动生物床;移动生物床由同轴设置的圆柱形的内壳和外壳构成,并在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夹层空腔,内壳内以及夹层空腔内均设有生物填料,外壳圆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过水孔;沿经过中轴线的纵截面将内壳对称分为两半,内壳只有其中一半的圆周面和对应的两端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二过水孔,且每个移动生物床位于转盘最上方时,内壳设有第二过水孔的部分位于正上方,移动生物床水平设置且可随转盘转动而转动。该处理装置无能耗,能提高曝气效率、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水处理效率。但是仅仅依靠移动生物床对污水进行处理,其污水处理效率仍然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零能耗推流式菌藻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该污水处理装置占地小、移动方便,无能耗,污水处理效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零能耗推流式菌藻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生物转笼,所述生物转笼设于蓄水池内,蓄水池外侧设有环形反应渠,反应渠内设有三隔板从而将反应渠分成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藻类接触反应区,蓄水池与好氧反应区对应的池壁上设有溢流口,以使蓄水池内的水体流入好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与缺氧反应区连通,以使好氧反应区内的的水体流入缺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与藻类接触反应区连通,以使缺氧反应区内的水体流入藻类接触反应区,并在藻类接触反应区末端对应的反应渠外侧壁上设有出水口,便于排出处理后的水体。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转笼包括竖直设置的转盘,转盘中心通过水平设置的支撑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架上,在转盘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移动生物床,所有移动生物床固定在转盘上且可随转盘转动而转动;移动生物床由圆柱形壳体构成,移动生物床水平设置且移动生物床内填充有生物填料,壳体圆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过水孔,便于污水通过过水孔进入壳体内,过水孔对应区域沿移动生物床长度方向布置且占壳体圆周面的1/3;并且每个移动生物床位于转盘中部一侧时,壳体的过水孔区域位于正上方,便于污水从上方跌落至该位置的移动生物床内。
进一步地,好氧反应区和缺氧反应区之间的隔板、以及缺氧反应区和藻类接触反应区之间的隔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过流孔;支撑轴与转盘固定,以使支撑轴可随转盘转动而转动,支撑轴两端向外延伸至反应渠上方,并在支撑轴两端头设有传动机构,且两传动机构下端分别置于好氧反应区和藻类接触反应区内,所述传动机构可随支撑轴转动而转动,以推动反应渠内的水体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85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