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桩顶施工平台移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06585.0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9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翔;鞠鹏;冯甲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00 | 分类号: | E02D7/00;E02D13/00;E02D13/04;E01B2/00;B66C25/00;B66F7/16;B66F7/28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张玲 |
地址: | 300461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 平台 移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顶施工平台移动方法,属于桩基施工技术领域,其桩顶施工平台包括轨道组件、承载平台、平台顶升组件和轨道移动组件,轨道移动组件包括卷扬机、牵引钢丝绳和设置于承载平台首端的滑轮;其移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承载平台通过沿轨道行走至轨道的首部,将卷扬机连接的牵引钢丝绳连接于轨道的尾端;平台顶升组件以工程桩的顶部为顶升支撑点顶升承载平台,使承载平台脱离轨道;控制两台卷扬机同步收紧牵引钢丝绳以使轨道向前移动,直至轨道的首部搭接到下一排工程桩的顶部;平台顶升组件降下承载平台。该桩顶施工平台移动方法,无需倒运轨道,无需多次定位,能够有效提高桩顶施工平台的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桩基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桩顶施工平台移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实现复杂或恶劣环境下的海上桩基施工,可在桩顶行走的桩顶施工平台应运而生,其通常是在已打设好的桩基上安装轨道,施工平台架设于轨道上并可沿轨道移动,其轨道的铺设通常是随着桩基的打设逐步进行,为了节省轨道,通常是采用履带吊将后方的轨道倒运至前方。然而,轨道的倒运耗时耗力,而且,每次轨道倒运后均需要重新对轨道进行精确定位,施工过程繁琐,施工效率低。因而,如何提供一种桩顶施工平台移动方法,以提高桩顶施工平台的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桩顶施工平台移动方法,无需倒运轨道,无需多次定位,能够有效提高桩顶施工平台的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本发明提供一种桩顶施工平台移动方法,桩顶施工平台包括:
轨道组件,包括两根轨道和连接于两根轨道端部之间的连接杆,两根轨道相互平行设置并分别架设于两列已施工完成的工程桩的顶部,每根轨道由至少三根工程桩支撑;
承载平台,承载平台通过行走轮架设于两根轨道上;
平台顶升组件,连接于承载平台;
轨道移动组件,包括对应于每根轨道设置的卷扬机,连接于每台卷扬机的牵引钢丝绳,以及对应于每根牵引钢丝绳设置的滑轮;滑轮设置于承载平台的首端;
移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承载平台通过行走轮沿轨道行走至轨道的首部,将每台卷扬机连接的牵引钢丝绳绕过其对应的滑轮并连接于其对应的轨道的尾端;
平台顶升组件以工程桩的顶部为顶升支撑点顶升承载平台,使全部行走轮脱离轨道且轨道限制于行走轮的轮缘内;
控制两台卷扬机同步收紧牵引钢丝绳以使轨道向前移动,直至轨道的首部搭接到下一排已施工完成的工程桩的顶部且承载平台位于轨道的尾部上方;
平台顶升组件降下承载平台,以使承载平台的行走轮落于轨道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桩顶施工平台还包括搭载于承载平台上的起重机,两根轨道的首部之间还连接有用于辅助移动轨道的辅助钢丝绳;移动方法中,当承载平台行走至轨道首端后,在移动轨道前,将辅助钢丝绳的中部挂于起重机上;在移动轨道过程中,当轨道的首部靠近下一排已施工完成的工程桩时,通过起重机提起辅助钢丝绳以使轨道的首部抬起,继续移动轨道,当轨道的首部位于下一排已施工完成的工程桩的上方时,起重机降下辅助钢丝绳,以使轨道的首部搭接到工程桩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平台顶升组件为多组,其中,至少包括靠近承载平台首部且对称设置的两组平台顶升组件和靠近承载平台尾部且对称设置的两组平台顶升组件,四组平台顶升组件分别支撑于呈两排两列排列的四根工程桩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每组平台顶升组件均包括对称设置于轨道两侧的两个平台顶升件。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平台顶升件为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缸体连接于承载平台的底部,液压油缸的伸缩杆的端部支撑于工程桩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65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UV收放装置及船舶
- 下一篇:一种笔记本电脑固态硬盘承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