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桩顶施工平台移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06585.0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9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翔;鞠鹏;冯甲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00 | 分类号: | E02D7/00;E02D13/00;E02D13/04;E01B2/00;B66C25/00;B66F7/16;B66F7/28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张玲 |
地址: | 300461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 平台 移动 方法 | ||
1.一种桩顶施工平台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桩顶施工平台包括:
轨道组件,包括两根轨道和连接于两根所述轨道端部之间的连接杆,两根所述轨道相互平行设置并分别架设于两列已施工完成的工程桩的顶部,每根所述轨道由至少三根所述工程桩支撑;
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通过行走轮架设于两根所述轨道上;
平台顶升组件,连接于所述承载平台;
轨道移动组件,包括对应于每根所述轨道设置的卷扬机,连接于每台所述卷扬机的牵引钢丝绳,以及对应于每根所述牵引钢丝绳设置的滑轮;所述滑轮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的首端;
所述移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承载平台通过所述行走轮沿所述轨道行走至所述轨道的首部,将每台所述卷扬机连接的所述牵引钢丝绳绕过其对应的所述滑轮并连接于其对应的所述轨道的尾端;
所述平台顶升组件以所述工程桩的顶部为顶升支撑点顶升所述承载平台,使全部所述行走轮脱离所述轨道且所述轨道限制于所述行走轮的轮缘内;
控制两台所述卷扬机同步收紧所述牵引钢丝绳以使所述轨道向前移动,直至所述轨道的首部搭接到下一排已施工完成的工程桩的顶部且所述承载平台位于所述轨道的尾部上方;
所述平台顶升组件降下所述承载平台,以使所述承载平台的所述行走轮落于所述轨道上;
所述桩顶施工平台还包括搭载于所述承载平台上的起重机,两根所述轨道的首部之间还连接有用于辅助移动所述轨道的辅助钢丝绳;所述移动方法中,当所述承载平台行走至所述轨道首端后,在移动所述轨道前,将所述辅助钢丝绳的中部挂于所述起重机上;在移动所述轨道过程中,当所述轨道的首部靠近下一排已施工完成的所述工程桩时,通过所述起重机提起所述辅助钢丝绳以使所述轨道的首部抬起,继续移动所述轨道,当所述轨道的首部位于下一排已施工完成的所述工程桩的上方时,所述起重机降下所述辅助钢丝绳,以使所述轨道的首部搭接到所述工程桩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顶施工平台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顶升组件为多组,其中,至少包括靠近所述承载平台首部且对称设置的两组所述平台顶升组件和靠近所述承载平台尾部且对称设置的两组所述平台顶升组件,四组所述平台顶升组件分别支撑于呈两排两列排列的四根所述工程桩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顶施工平台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平台顶升组件均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轨道两侧的两个平台顶升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桩顶施工平台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顶升件为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连接于所述承载平台的底部,所述液压油缸的伸缩杆的端部支撑于所述工程桩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顶施工平台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顶升组件与所述承载平台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承载平台的首部和尾部沿每根所述轨道均布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平台顶升组件的安装位;所述移动方法中,在利用所述平台顶升组件顶升所述承载平台前,将所述平台顶升组件安装于合适位置的安装位上,以使所述承载平台首部的所述平台顶升组件与尾部的所述平台顶升组件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工程桩的排距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顶施工平台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的长度至少是所述承载平台的长度的两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顶施工平台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连接于两根所述轨道的首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65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UV收放装置及船舶
- 下一篇:一种笔记本电脑固态硬盘承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