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逐级过滤式调味酒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5851.8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3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谢义贵;唐胜春;方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绵竹剑南春酒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3/021 | 分类号: | C12G3/021;C12G3/022;C12H1/07;B01D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2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逐级 过滤 调味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逐级过滤式调味酒生产工艺,其制作方法为:首先将生产酒水的原材料粉碎,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蒸煮并置入酒窖里使用中高温大曲进行发酵;b)黄水的抽取:在发酵65天~75天后,进而将窖池里发酵一段时候后产生的副产物‑‑黄水用泵抽出并沉淀;c)进一步将沉淀后的黄水通入高效金属纳米过滤器,将黄水沉淀后未能沉底的谷壳及其他漂浮颗粒物质过滤掉;d)然后将黄水泵入CMCF系统内,e)进而将CMCF过滤后的黄水通入超频振动超滤系统内,f)进一步的将黄水通入超频振动纳滤系统内,g)最后将黄水通过入高压超频振动反渗透系统内。本发明提供一种逐级过滤式调味酒生产工艺,使调味酒产品质量更高,更协调易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酒水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逐级过滤式调味酒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在蒸馏白酒中,大约98%的成分是乙醇和水,2%是微量成分,这些微量成分虽然很少,却能决定着白酒的不同风格和质量;白酒中的增“香”的酸类以脂肪酸为主,通常以乙酸含量最多,其次有丙酸、丁酸、己酸、乳酸等;有机酸既有香气又是呈味物质低级脂肪酸含量少可以助香;这些有机酸在白酒中起调味解暴作用,只要含量比例得当,使人饮后感到清爽利口。
现在常用的调味酒生产工艺多使用生物菌种培育法,混入其他香味物质侵泡或长时间的发酵并蒸馏,这种调味酒生产工艺落后,时间长达1至3年,且污染大、能耗高、占地面积大、自动化程度低,同时因使用微生物培育生产工艺问题质量不宜把控,增加人工与管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逐级过滤式调味酒生产工艺,解决以上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逐级过滤式调味酒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制作方法为:
a)首先将生产酒水的原材料粉碎,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蒸煮并置入酒窖里使用中高温大曲进行发酵,所述原材料按照质量比例具体为:高粱30~46%,大米12~26%,糯米10~8%,小麦10~26%,玉米4~12%;
b)黄水的抽取:在发酵65天~75天后,进而将窖池里发酵一段时候后产生的副产物--黄水用泵抽出并沉淀;
c)进一步将沉淀后的黄水通入高效金属纳米过滤器,将黄水沉淀后未能沉底的谷壳及其他漂浮颗粒物质过滤掉;
d)然后将黄水泵入CMCF系统内,经过CMCF系统的陶瓷膜过滤,将发酵过程中粮食未充分糖化而溶解后混入黄水中的残糖残淀等固形物初步过滤;经过CMCF系统过滤,固形物总量从160g/L-180g/L降低至120g/L-130g/L,残淀从2.5%-3.5%降低至1.5%-1.75%;
e)进而将CMCF过滤后的黄水通入超频振动超滤系统内,将溶解于黄水中的残糖残淀等固形物进一步过滤,此时黄水中剩余水体粘稠度下降,固形物进一步降低,基本完成固液分离工序;经过超频振动超滤系统过滤,固形物总量从120g/L-130g/L降低至100g/L-110g/L,残淀从1.5%-1.75%降低至1.1%-1.3%,残糖在原料黄水中占比从0.81%降低至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绵竹剑南春酒厂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绵竹剑南春酒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58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