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采样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00177.4 | 申请日: | 2021-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4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林凤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凤英 |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B63B35/00;B01D35/02;C02F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17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保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污水 治理 采样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采样设备。具体的说是提供一种无需人手过多操作,依靠机器进行更快速的工作,提高效率的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采样设备。一种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采样设备,包括有:船体、推进器、支撑板、吸取机构和驱动机构,船体一侧设有推进器,船体顶部另一侧设有支撑板,船体顶部一侧设有吸取机构,船体两侧设有驱动机构。通过设置吸取机构和过滤机构,对河水进行吸附,同时对河水内的垃圾进行过滤,配合取样;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和防过载机构,带动绕线轮转动对水管进行自动卷绕,无需人工过多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采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乡水环境遭遇到空前的威胁,已有调查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水环境生态90%以上已丧失了基本功能,城乡河道因污染和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河道水质已基本处于V类和劣V类水质,多数河道水体污染严重、富营养化,最主要的污染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此外河水大多变黑变臭、病原菌超标,造成了严峻的环境生态形势,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村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安全。
因此亟需相关专业人员开发出符合我国现状的先进水处理技术,全面高效地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并能够达到排放、灌溉或杂用要求,以缓解水资源紧张、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再此之前需对河道内的污水进行采样检测,后期制作处理方案。
现有采样方式完全依靠人工驾驶船筏至河道各处进行采样,操作量大且人手操作缓慢,耗时耗力,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无需人手过多操作,依靠机器进行更快速的工作,提高效率的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采样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采样方式完全依靠人工驾驶船筏至河道各处进行采样,操作量大且人手操作缓慢,耗时耗力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人手过多操作,依靠机器进行更快速的工作,提高效率的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采样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河道污水治理用污水采样设备,包括有船体、推进器、支撑板、吸取机构和驱动机构,船体一侧设有推进器,船体顶部另一侧设有支撑板,船体顶部一侧设有吸取机构,船体两侧设有驱动机构。
更为优选的是,吸取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撑座、绕线轮、水管、导环、缸体、连接管、连管、连杆和活塞,船体顶部一侧对称设有第一支撑座,第一支撑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绕线轮,绕线轮上绕有水管,船体一侧设有导环,导环与水管滑动式连接,支撑板内壁对称设有缸体,缸体底部之间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与绕线轮的转动轴卡合,缸体顶部之间连接有连管,缸体内均滑动式连接有活塞,活塞之间连接有连杆。
更为优选的是,驱动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架、壳体、第一支撑杆、第一转轴、叶片、第二支撑杆、第二转轴和第一传动组件,船体两侧均设有2个第一支架,横向同侧的第一支架之间连接有壳体,壳体内壁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有叶片,船体内壁底部对称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均连接有第一传动组件。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卡紧机构,卡紧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座、异形架、导向杆、扰流板、第一弹簧、卡球和第二弹簧,船体顶部一侧设有4个第二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之间滑动式连接有异形架,异形架与一侧第二支撑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推进器下部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与异形架滑动式连接,异形架底部设有扰流板,异形架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卡球,卡球与异形架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防过载机构,防过载机构包括有第二传动组件、转杆、第一齿轮、卡块、第三弹簧、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一侧的第一支撑座下部转动式设有转杆,转杆与第二转轴之间连接有第二传动组件,转杆上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一侧滑动式设有2个卡块,卡块与第一齿轮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转杆上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卡块配合,绕线轮的转动轴上滑动式设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凤英,未经林凤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01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