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数字化制作序列咬合诱导咬合板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咬合板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99759.5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1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房兵;赵宁;段余峰;夏伦果;游清玲;胡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C11/00 | 分类号: | A61C11/00;A61C9/00;A61C7/00;G16H50/20;G16H50/5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陆叶 |
地址: | 2001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数字化 制作 序列 咬合 诱导 方法 制备 得到 | ||
本发明公开了采用数字化制作序列咬合诱导咬合板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咬合板,首先通过三维扫描记录上下牙列形态;记录合适的咬合关系以及下颌运动铰链轴,前伸,侧方运动的运动轨迹,利用临床症状消除时咬合关系定位上下颌牙列相对位置,并利用运动轨迹去除干扰后应用计算机辅助增材或者减材做出第一个咬合板。然后选择佩戴后稳定的位置,再次记录上下牙列形态;咬合关系以及下颌运动轨迹,并在目标牙位精准设计有萌出空间,逐步引导咬合建立的数个咬合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姿态捕获及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在口腔颞下颌关节疾病治疗及正畸联合治疗领域,特别是一种能精确进行咬合引导的咬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颞下颌关节病(TMD)是口腔常见疾病,在错颌畸形患者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研究表明,约70%错颌畸形患者中存在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TMD症状包括张口弹响,疼痛,甚至张口严重受限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说话,从而危害患者身体及精神健康。
颞下颌关节病的治疗根据病因分类,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止疼药,肌松药,促进软骨修复类药物等药物治疗;热敷,针灸,中频,手法复位等理疗方法;松弛咬合板,稳定咬合板,再定位咬合板等各种不同的咬合板治疗;关节腔注射治疗;以及关节盘复位手术等治疗方法。但是整体而言,目前以咬合板治疗为主要保守治疗手段。
咬合板是口腔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装置,通过佩戴于上颌或下颌牙列的咬合板,达到纠正下颌位置异常,放松咀嚼肌,减少关节区压力,减少咬合创伤等目的。从而实现颞下颌关节病,咀嚼肌功能紊乱等疾病的治疗。(咬合板在制作的过程中可能无法完全实现牙齿接触均匀,平衡,协调的目的,故咬合板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分别实现上牙或下牙与咬合板均匀的接触,下颌运动过程中形成正确且流畅的运动轨迹。)然后在佩戴3-6个月症状消失后逐渐取下。根据实际情况大部分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正畸或者正畸正颌治疗。
然而去除了咬合板后,如何将咬合维持在现有位置,避免形成新的错误咬合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咬合板治疗不会局部改变牙齿的排列,而只是在咬合板上形成了下颌运动的一个稳定而合适的止点。去除咬合板后,下颌会继续运动,直到下牙与上牙相互接触,形成一个新的咬合位置。所以传统咬合板仅考虑了暂时性的咬合调整,未考虑后期能否重新建立咬合及如何建立咬合的问题。此时正畸医生无法在前期确定的位置进行正畸治疗。总的看来,存在以下不足:
1.无法在去掉咬合板同期建立正确稳定的咬合:咬合板佩戴后所得到的合适咬合位置在去除了咬合板引导后无法稳定存在。
2.无法有效提供正畸治疗的起点和参考位置:正畸医生在正畸时需要去除咬合板,而此时咬合位置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正畸医生不可能得到一个更好的正畸设计起点和目标位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在于:如何在咬合板确定的位置上通过部分牙齿接触形成新咬合止点,便于去掉咬合板后咬合依然能够稳定于上述位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采用数字化制作序列咬合诱导咬合板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咬合板,通过精确3D建模,运动轨迹捕捉和计算机辅助制作,可以高效准确地设计出符合生理结构且功能完善的咬合板。不但能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同时能大量缩短每次复诊的调磨时间。更重要的是,再次基于调磨好的咬合板及实际稳定的位置,进行序裂咬合诱导,能够和正畸牙移动设计联合起来,通过精确控制需要建立咬合的牙齿,使得在摘除咬合板的同时,依然存在稳定的咬合。稳定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利于后期进行正畸或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数字化制作序列咬合诱导咬合板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应用电子面弓或机械面弓获取下颌骨运动的轨迹参数;确定合适的咬合关系,并直接应用电子面弓或者借助咬合记录硅橡胶等方式记录上下颌牙列此时相对的空间位置;
步骤二、在步骤一确定的位置设计出初始咬合板的3D电子模型,融合步骤一所得数据修正咬合板的引导并通过增材制造或者减材制造初始咬合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97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