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定核壳结构的高功率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494841.9 | 申请日: | 2021-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3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旻;李厦;侯鑫宇;周友元;黄滔;熊学;赵俊豪;苏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长远锂科新能源有限公司;金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5;H01M4/525;H01M4/505;H01M10/0525;H01M4/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李琼芳 |
| 地址: | 4102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定 结构 功率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特定核壳结构的高功率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呈平均粒径为3~15μm的球形或类球形颗粒形貌,由冠状内核和外壳组成;
所述冠状内核的平均直径为2~10μm,所述冠状内核包括主核和分布于主核表面的突起,所述主核由多个一次颗粒紧密团聚成二次球或类球形,所述突起的平均长度为0.05~0.8μm,由单个或多个一次颗粒构成;
所述外壳的平均厚度为0.5~3μm,由单个或多个一次颗粒在内核表面有序排列构成;
分布于所述主核表面的突起构成连接层,至少部分所述突起与外壳定向连接,所述连接层的孔隙率为50%~90%;
所述正极材料内核的化学式为,0.9≤z≤1.2,0.5<x<1,0≤y<0.2,M为Al、Mn、Mg、Zr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合;所述正极材料外壳的化学式为,0.9≤d≤1.2,0.5<a<1,0≤b<0.2,0<c<0.3,N为Al、Zr、Sr、Ce、Nb、La、Mo、Ta、W、Sn、Si、Ti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定核壳结构的高功率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核直径与正极材料直径的比值为0.5~0.8;
所述外壳厚度与所述冠状内核直径的比值为0.1~0.4。
3.一种特定核壳结构的高功率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内核:
将镍、钴和M的第一混合盐溶液、沉淀剂溶液和络合剂溶液并流通入到底液中,进行阶段I反应,反应分为两个子步骤,子步骤一反应至达到目标粒径后,停止进料,再调整体系固含量为子步骤一反应的10~30%,调整第一混合盐的流量至子步骤一反应的1.0~1.5倍,继续进料,进行子步骤二的反应,得到含有内核的料浆;M为Al、Mn、Mg、Zr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合;
(2)制备外壳:
将镍、钴、锰和掺杂元素N的第二混合盐溶液,沉淀剂溶液和络合剂溶液并流通入到步骤(1)所得料浆中,进行阶段II的反应,至反应达到目标粒径后,停止进料,经陈化,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核壳结构的前驱体;N为Al、Zr、Sr、Ce、Nb、La、Mo、Ta、W、Sn、Si、Ti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合;
(3)烧结成型:
将所得前驱体与锂盐混合均匀,预处理后,进行两段烧结,得到具有特定核壳结构的正极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定核壳结构的高功率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阶段I的反应pH值控制在10~12;阶段II的反应pH值控制在9~11。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特定核壳结构的高功率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继续进料的时间为1~8h。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特定核壳结构的高功率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第二混合盐的流量为步骤(1)中子步骤一中第一混合盐流量的0.5~1.0倍。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特定核壳结构的高功率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目标粒径为2.5~10.5μm;步骤(2)中,所述目标粒径为3.5~15.5μm。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特定核壳结构的高功率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沉淀剂为碳酸盐;所述碳酸盐选自碳酸钠、碳酸铵、碳酸氢铵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络合剂为氨水、三乙醇胺、氟化钠和氟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1)和步骤(2)中的沉淀剂、络合剂可相同或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特定核壳结构的高功率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预处理为真空热处理;所述真空热处理的温度为450~800℃,时间为2~6h;
所述两段烧结是指先在300~800℃烧结2~10h,然后在600~1000 ℃烧结6~18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长远锂科新能源有限公司;金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长远锂科新能源有限公司;金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484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