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双功能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480433.8 申请日: 2021-12-07
公开(公告)号: CN114409647B 公开(公告)日: 2022-12-30
发明(设计)人: 李锦;吕晓静;张诚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7D471/04 分类号: C07D471/04;C09K11/06;C09K9/02;C25B3/05;C25B3/07;C25B3/09;C25B3/29
代理公司: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代理人: 冷红梅
地址: 310000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喹吖啶酮 功能 变色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双功能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化学技术领域。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双功能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材料单体结构如式Ⅰ,(Ⅰ)一种前文所述的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双功能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咔唑通过烷基化反应,得到咔唑衍生物6C‑CZ;(2)使喹吖啶酮与咔唑衍生物6C‑CZ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变色材料单体;(3)将变色材料单体溶解于混合液中,加四丁基六氟磷酸铵,在三电极体系中进行电化学聚合成膜,得到所述电致变色材料。本发明的电致变色材料,能够实现粉红色‑橙色‑绿色的多色可逆转变,还具有电致荧光特性,能够实现橙色荧光‑荧光猝灭的可逆转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双功能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材料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分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典型代表是三氧化钨,以WO3为功能材料的电致变色器件已经产业化。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主要有聚噻吩类及其衍生物、紫罗精类、四硫富瓦烯、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等。

已公开的申请号为CN201711444732.X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抗静电、自动显色变色功能的聚酰胺类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聚丙烯复合材料主要由抗静电、自动显色变色功能母粒5~10份、聚酰胺树脂48~93份、无机填料0~40份、接枝物0~20份、抗氧剂0.1~1份、其他助剂0~3份组成。采用具有多孔型的纳米吸附剂为载体,利用负压超声技术吸附湿敏变色剂、丙烯酸聚醚酯抗静电吸湿剂的抗静电、吸湿显色剂,其中的丙烯酸聚醚酯即起到了抗静电作用也起到了吸湿作用,为加强了材料的吸湿变色功能。以及采用该抗静电自动显色变色剂与聚酰胺类基体树脂材料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而来的具有抗静电、自动显色变色功能的聚酰胺母粒及其聚酰胺类复合材料。

近些年来,电致变色材料及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性能各异的电致变色材料层出不穷,其在智能窗、显示器、电子纸等诸多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一些染料类小分子物质(如苯醌、蒽醌、苝酰亚胺和靛蓝等)因其颜色丰富、色泽鲜艳在电致变色领域引起了关注。后来,这些小分子染料因其具有高稳定性、强吸收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应用。2010年,电致变色领域专家John R. Reynolds通过将异靛蓝进行修饰,得到了能够稳定变色的透射型电致变色材料;张诚课题组采用氯氧化锆-磷酸盐法制备了苝酰亚胺自组装薄膜,并以其作为电致变色层组装了大尺寸的全固态图案化电致变色器件,该器件显示出可逆的电致变色性质。

喹吖啶酮衍生物在有机光电器件、离子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吉林大学王悦课题组以2-氨基取代芴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茚并喹吖啶酮衍生物,研究其溶剂极性、浓度和温度等对分子间氢键的影响,并研究了其成膜性。花建丽课题组利用喹吖啶酮本身高效发光特性和羰基反应活性设计了硫羰基取代喹吖啶酮,并在Hg2+探针领域得到应用。虽然喹吖啶酮在有机光电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将其与电致变色结构结合构筑双功能材料的研究的内容没有公开。

现有技术中的电致变色材料很难实现多色转变,缺少电致荧光特性、功能单一、应用范围狭窄、制备复杂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双功能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喹吖啶酮为电致荧光基团,通过长烷基链与电致变色基团咔唑结合,并通过电化学聚合制备了相应的聚合物薄膜,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基于喹吖啶酮的双功能材料,能够实现粉红色-橙色-绿色的多色可逆转变;除此之外,本发明所述双功能材料还具有电致荧光特性,能够实现橙色荧光-荧光猝灭的可逆转变。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喹吖啶酮的双功能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材料单体结构如式Ⅰ,

(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04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