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FAK/PLK1双靶标的喹唑啉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4730.1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5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孙娟;方泽瑜;张邑衡;吴元锋;宋新杰;张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239/94 | 分类号: | C07D239/94;A61K31/506;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金龙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fak plk1 靶标 喹唑啉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FAK/PLK1双靶标的喹唑啉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涉及含喹唑啉骨架的FAK/PLK1双靶标抑制剂。FAK/PLK1双靶标的喹唑啉衍生物,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本发明的FAK/PLK1双靶标喹唑啉衍生物对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用原料便宜,简单易得,反应步骤少,适合工业化生产,是一类具有巨大潜力的药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喹唑啉骨架的FAK/PLK1双靶标抑制剂,具体涉及FAK/PLK1双靶标的喹唑啉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喹唑啉类化合物作为一个含氨杂环类小分子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特别是在抗肿瘤活性方面。
PLK1(Polo-like Kinase 1)属于Polo样激酶家族,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LK1在多种肿瘤类型中高表达,是肿瘤的生物标志物和肿瘤治疗靶点。PLK1与一些重要的肿瘤相关蛋白相互作用并调节其功能,进而影响肿瘤的恶性行为,如肿瘤的增殖及侵袭转移等,所以与肿瘤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目前已报道了PLK1调控网络中下游信号通路及上游调控。PLK1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靶点。
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黑色素瘤、卵巢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增殖、侵袭、迁移等密切相关,已被认为是能够抑制恶性肿瘤转移的潜在治疗性靶标。FAK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已获得一定进展,但在抑制肿瘤转移方面的效果并不是太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FAK抑制剂被批准上市。总的来说,如果能够开发新型抑制剂,在抑制FAK活性的同时能够阻断FAK介导的相关信号通路或具有其他代偿信号通路,能够与FAK信号通路优势互补,极有可能克服针对FAK靶标的肿瘤细胞转移难题。
公开号为CN1481370A的申请专利公开了喹唑啉衍生物,含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其用途及其制备方法,其发明是关于通式(1)的喹唑啉衍生物,其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及其盐,特别是其与无机或有机的酸或碱所形成的生理上可接受的盐,其中化合物是有有价值药理性质,特别是对因酪氨酸激酶所引起的信号转导有抑制效果,其发明还关于其在治疗疾病,特别是肿瘤疾病及肺与呼吸道疾病上的用途,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号为CN101619043A的申请专利公开了喹唑啉衍生物及其医药用途,其提供了一种喹唑啉衍生物及其医药用途,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以治疗肿瘤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Factor Receptor,EGFR)活性抑制剂。其发明的喹唑啉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或前药与EGFR接触,可以有效地抑制该受体的活性,也可用于制备抑制EGFR活性的药物。因此,治疗有效量的一种或几种其发明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或前药可用于治疗由于EGFR的过度表达或过度增活所引起的肿瘤。
目前,开发高活性、高成药性的新型FAK/PLK1双靶点抑制剂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当前恶性肿瘤转移的难题,基于FAK抑制肿瘤转移产生机制的研究成果,提出筛选FAK/PLK1双靶点小分子抑制剂作为新的解决方案。FAK和PLK1抑制剂可以优势互补,能够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双靶点抑制剂的开发具有单靶点药物所不具有的治疗上的优势。
目前已经报道,FAK在卵巢癌、黑色素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皮肤癌、肝癌、脑癌、骨肉瘤、胶质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食管癌、结肠癌、鳞状喉细胞癌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增殖、侵袭、迁移等密切相关,并形成相关的疾病;PLK1在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子宫内膜癌、食道癌、头颈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口咽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乳头腺癌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增殖、侵袭、迁移等密切相关,并形成相关的疾病。FAK和PLK1已被认为能够抑制恶性肿瘤转移的潜在治疗性靶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47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