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线束加工及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66599.4 | 申请日: | 2021-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8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苗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比特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G01R31/12;G01R1/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李寰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加工 检测 方法 | ||
1.新能源汽车线束加工装置,包括沾锡机构(1)和设置在沾锡机构(1)上的锁定机构(2)和上料机构(3),其特征在于:沾锡机构(1)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1)、第一驱动组件(12)、传动组件(13)和夹持组件(14),第一支撑组件(11)包括锡锅(115),锡锅(1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111),第一驱动组件(12)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111)顶部的双头电机(121),第一支撑组件(11)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双头电机(121)顶部的第二支架(112),第二支架(112)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气缸(113),第一伸缩气缸(113)的输出端贯穿第二支架(112)并连接有磁块(114);双头电机(121)的两侧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主动盘(122)和伞状齿轮(123),传动组件(13)包括活动设置在伞状齿轮(123)前方的L形杆(131),L形杆(131)的一端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环(132),转动环(13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盘(133);夹持组件(14)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盘(133)后端的U型固定件(141),U型固定件(141)的两侧前后均固定连接有挡板(142),U型固定件(141)的内部上方滑动连接有U型板(144),U型板(144)的顶部设置有与磁块(114)相对应的嵌合槽(146),且U型板(144)和U型固定件(141)是由铁制成的构件,主动盘(122)的外壁上和U型固定件(141)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半圆槽(145)和第一半圆槽(143);传动组件(13)还包括固定连接在U型固定件(141)后端外壁上的固定轴(134),固定轴(134)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盘(135),传动盘(135)与主动盘(122)之间通过第一皮带(136)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线束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组件(12)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111)前端的第二伸缩气缸(124),且第二伸缩气缸(124)位于伞状齿轮(123)的下方,第二伸缩气缸(12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滑环(125),滑环(12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固定环(127),固定环(127)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啮合块(126),且啮合块(126)的内侧设置有与伞状齿轮(123)相对应的槽,固定环(12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轴(128),限位轴(128)贯穿L形杆(131)的一端,且限位轴(128)与L形杆(131)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线束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锁定机构(2)包括锁定组件(21)和限位组件(22),锁定组件(21)包括固定连接在U型板(144)外壁上的齿条(211),还包括活动设置在U型固定件(141)一侧的齿块(212),且齿块(212)与连接板(221)相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线束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齿块(212)的中间设置有左右贯穿的滑槽(213),滑槽(213)的内部前后滑动连接有固定块(214),且固定块(214)固定连接在U型固定件(141)的外壁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线束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U型固定件(14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格挡条(216),格挡条(216)与齿块(21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15),锁定组件(21)还包括固定连接在齿块(212)顶部的第一限位板(21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线束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组件(22)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架(112)上的连接板(221),连接板(2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限位板(217)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板(222),且第二限位板(222)与第一限位板(217)的横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线束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料机构(3)包括第二支撑组件(31)和第二驱动组件(32),第二支撑组件(31)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架(112)前后的L型支架(311),上料机构(3)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的L型支架(311)另一端的下料板(33),且下料板(33)的两端内侧均设置有圆角槽(3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比特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比特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659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