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乘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1983.5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8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军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B61K1/00;E01F1/00;E01B2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陈晓辉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乘降系统;其包括上下客平台、行车本体、上客升降车厢和下客升降车厢;行车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升降口,下客升降车厢设置在行车本体内,行车本体上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下客升降车厢传动连接;上下客平台包括停车平台、上车轨道和下车轨道,停车平台架设在行车本体的行车路径的上方,下车轨道以及上车轨道均与停车平台连通,上客升降车厢设置在停车平台上。该乘降系统中的行车本体在进入站点时,下客升降车厢与上客升降车厢能够在行车本体不停止的情况下将行车本体内的乘客送至停车平台上,或者是由停车平台接送至行车本体中,从而有效的提高行车本体的行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乘降系统。
背景技术
高铁(动车)是一种现代高速运输工具,高铁(动车)的出现使人们出行提供更为便捷。
但是,现有的高铁(动车)途径站点接送乘客时需要经过减速停车、等待乘客上下车以及重新启动并向下一站行驶的过程;每个中途车站都会因为乘客上车以及下车会花费一定的时间,而随着站点增加,所停留的时间也会随着增加,导致高铁(动车)的行驶效率大幅的降低。因此,发明一种能够有效的提高车辆行驶效率的乘降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乘降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辆在站点停车接送乘客需要耽误较长的时间,导致车辆行驶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一种乘降系统,包括上下客平台、行车本体、上客升降车厢和下客升降车厢;
所述行车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升降口,所述下客升降车厢设置在所述行车本体内,所述行车本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下客升降车厢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下客升降车厢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下客升降车厢穿过所述升降口移动至所述行车本体外或者是移动至所述行车本体内;
所述上下客平台包括停车平台、上车轨道和下车轨道,所述停车平台架设在所述行车本体的行车路径的上方,所述下车轨道的出口端以及所述上车轨道的进口端分别与所述停车平台的下车口以及上车口连通,所述上客升降车厢设置在所述停车平台上。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下客升降车厢包括底板、顶板和立柱;
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平行设置,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多个,所有的所述立柱分别位于底板的两侧,且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以及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立柱的侧壁上设置有升降齿条,所述升降齿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升降齿条的配合实现所述下客升降车厢的升/降。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以及所述顶板铰接,且所述立柱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变形齿轮;所述行车本体内设置有换挡装置,所述换挡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驱动齿轮传动连接,以推动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升降齿条啮合或者与所述变形齿轮啮合。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顶板内设置有卷帘轴,且所述卷帘轴上卷绕有遮风帘,所述卷帘轴的端部设置有收放齿轮,所述换挡装置推动所述驱动齿轮动作,以使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收放齿轮传动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立柱的侧壁上设置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遮风帘的自由端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卷帘轴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上的滑槽中。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行车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齿轮箱,所述驱动装置以及所述换挡装置均设置在所述齿轮箱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军,未经董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19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