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定硝化微生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0788.0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0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高复云;李雅颖;姚槐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51 | 分类号: | C12Q1/6851;C12Q1/689;C12N15/11;G01N9/24 |
代理公司: | 浙江中桓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5 | 代理人: | 朱萍 |
地址: | 36102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定 硝化 微生物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鉴定硝化微生物的方法。本发明利用15N‑Urea和15N‑(NH4)2SO4同位素标记硝化种群,利用稳定同位素探针标记技术(15N‑DNA‑SIP)准确快速鉴定具有硝化活性的微生物。并可以结合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或者硝化潜势评估各个硝化类群对硝化过程的相对贡献,为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损失和N2O的排放提供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鉴定硝化微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基于DNA的稳定同位素探针(DNA-SIP)技术首次用于微生物生态研究(Radajewski et al.,2000)以来,近年来,它已被普遍用作将微生物的识别与特定环境过程联系起来的工具。除了少量纯培养实验外,大多数研究都是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进行的,如土壤、沉积物、水和生物反应器。通常,在样品与这些底物一起孵育数小时至数周后(Jiang et al.,2015),土壤微生物的DNA被提取并与CsCl和GB缓冲液混合。理想情况下,与相应的天然底物丰度相比,在等密度超速离心后,同化标记底物的微生物的DNA会以相对较重的密度分数出现。随后,标记的DNA被挑出并通过克隆文库或高通量测序进行分析,以确定代谢相关碳源的特定微生物群。
这些程序的关键步骤是在超浓缩后识别标记的分数。考虑到精度和灵敏度,Lueders等人(Lueders et al.,2004)选择了荧光测量和实时PCR来检测重层核酸。虽然该实验基于纯培养,但这种方法也广泛应用于土壤微生物研究。以往,13CO2标记和12CO2对照处理之间的成对比较用于评估硝化种群是否同化13CO2进行自养生长,并利用13CO2+C2H2和13CO2+C8H14处理评估13CO2同化对氨氧化微生物的化学自养依赖性,氨氧化可以被100pa的C2H2完全抑制。该方法鉴定硝化种群的依据是间接的,指向性不那么明确,能确定的只是硝化微生物的自养生长,而不是直接的鉴定硝化微生物利用氮底物生长。
现有的13C标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土壤微生物研究,用于确定代谢相关碳源的特定微生物类群。但是对于确定代谢相关氮源的特定微生物类群尤其是氮循环所涉及的微生物仍有难度,并且由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找到标记的组分并不容易。对于以氮为底物的特定微生物,DNA-SIP的应用更是由于氮价态的变化而增加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氮底物准确快速鉴定硝化微生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方案方式实现:一种鉴定硝化微生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土壤进行预培养;
S2、取土壤分别加入14N-Urea、14N-(NH4)2SO4、15N-Urea和15N-(NH4)2SO4进行同位素微宇宙实验,分别孵育,然后分别提取土壤DNA;
S3、在DNA中加入CsCl溶液和GB溶液,调节折光率,然后进行超高速离心,然后进行分层纯化得到不同密度层级的DNA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07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带耳挂的鼻塞式吸氧管
- 下一篇: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