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叶片泵转子的热处理设备及热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451609.7 | 申请日: | 2021-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4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昌飞;陈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求精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3C8/20 | 分类号: | C23C8/20 | 
| 代理公司: | 金华市悦诚君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412 | 代理人: | 余威 |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叶片泵 转子 热处理 设备 方法 | ||
1.液压叶片泵转子的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渗碳炉总成(2)、轨道总成(3)、上流水线(4)、下流水线(5)和壳体总成,所述壳体总成包括控温外壳(6)和放料抽屉(7),所述放料抽屉(7)内放置有液压叶片泵转子,其与控温外壳(6)配合设置,两者锁合后形成一个密闭的壳体,所述渗碳炉总成(2)和轨道总成(3)设置在底座(1)上,渗碳炉总成(2)上下开设有进出孔(26),且依次设置有预热室(21)、渗碳室(22)和保温室(23),所述预热室(21)、渗碳室(22)和保温室(23)为上下贯串设置,其内设置有炉内滑道(24),所述轨道总成(3)与炉内滑道(24)配合设置,使炉内滑道(24)与轨道总成(3)连通,所述壳体总成外形与进出孔(26)相同;
所述控温外壳(6)包括框架壳体(61),框架壳体(61)上下平面上均开设有多个传热孔(62),所述传热孔(62)上设置有双金属封板(63),所述渗碳室(22)内的温度达到双金属封板(63)的形变温度,从而传热孔(62)在渗碳室(22)时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控温外壳(6)两侧设置有导向圆球(64),其滑动设置在轨道总成(3)内;
所述渗碳炉总成(2)上还设置有提升装置(25),所述下流水线(5)位于轨道总成(3)下方,其能带动壳体总成进入到提升装置(25)内,使提升装置(25)带动壳体总成向上提升,依次经过预热室(21)、渗碳室(22)和保温室(23),上流水线(4)位于轨道总成(3)上方,其能将壳体总成向外滑出提升装置(25);
控温外壳(6)中间开设有第一U字型长槽,用于与提升装置(25)配合,且与U字型长槽反方向的端面上开设有与放料抽屉(7)配合的抽屉口(65),所述双金属封板(63)均为一边设置在传热孔(62)上,且其大小与所在的传热孔(62)适配;
所述放料抽屉(7)内设置有多个储料格(71),且所述储料格(71)侧面和底面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放料抽屉(7)中间设置与控温外壳(6)配合的第二U字型长槽,且在第二U字型长槽底部设有弹性凸块(72),第一U字型长槽与之配合位置设置有锁定凹槽(66),在放料抽屉(7)与控温外壳(6)完全结合后,弹性凸块(72)位于锁定凹槽(66)内;
上流水线(4)和下流水线(5)的表面均设置有带动块(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叶片泵转子的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25)包括上滚轮(251)、下滚轮(252)和耐高温绳索(253),上滚轮(251)和下滚轮(252)通过耐高温绳索(253)连接,所述耐高温绳索(253)上均匀设置有提升球(254),且在上滚轮(251)和下滚轮(252)上开设有配合提升球(254)的球形凹槽(255),所述耐高温绳索(253)通过热炉(21)、渗碳室(22))和保温室(23)的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叶片泵转子的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外壳(6)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前后2组导向圆球(64),所述轨道总成(3)上设置有上轨道(31)、下轨道(32)、右轨道组(33)和左轨道组(34),其中右轨道组(33)和左轨道组(34)为两轨道,且其轨距与控温外壳(6)前后的导向圆球(64)间距相同,使控温外壳(6)在右轨道组(33)和左轨道组(34)上能上下滑动,在上轨道(31)和下轨道(32)上能前后滑动,且轨道总成(3)左右对称设置有2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叶片泵转子的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轨道组(34)上下两端设置有抽屉滑动板(35),其用于给放料抽屉(7)导向和在上方滑动,所述右轨道组(33)与炉内滑道(24)连通。
5.使用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叶片泵转子的热处理设备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S1:将零件放入到放料抽屉(7)内,放置在下方抽屉滑动板(35)上,上流水线(4)和下流水线(5)的表面均设置有带动块(41);
S2: 下流水线(5)带动将上一道工序流转至下方抽屉滑动板(35)上的放料抽屉(7)向右滑动,先与控温外壳(6)结合,使一起沿下轨道(32)滑动,最终滑动至控温外壳(6)与高温绳索(253)结合,控温外壳(6)位于右轨道组(33)与下轨道(32)的结合处,此时下流水线(5)继续转动,从而使弹性凸块(72)变形,使其与锁定凹槽(66)咬合,从而将两者锁定,形成壳体总成;
S3: 右轨道组(33)和左轨道组(34)为两轨道, 且其轨距与控温外壳(6)前后的导向圆球(64)间距相同,从而使得使控温外壳(6)在右轨道组(33)和左轨道组(34)上能上下滑动,所述渗碳炉总成(2)内还设置有炉内滑道(24),其中所述右轨道组(33)与炉内滑道(24)配合设置,使得轨道总成(3)与炉内滑道(24)配合形成一个完成循环滑道,此时电机(256)转动,使得位于渗碳炉总成(2)内高温绳索(253)向上提升一定距离,其提升的距离与提升球(254)间的节距相同,从而使得位于右轨道组(33)与下轨道(32)的结合处的壳体总成提升至预热室(21)内;
S4: 将原先位于预热室(21)内的壳体总成,提升至渗碳室(22),在壳体总成进入到渗碳室(22)后,由于渗碳室(22)内一直保持着设定温度,因此双金属封板(63)变形,从而使得传热孔(62)全部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渗碳室(22)内的热量能通过传热孔(62)传递给里面,且使内部的渗碳气体能快速与工件表面接触,从而完成渗碳作业;
S5: 将原先位于渗碳室(22)内的壳体总成向上提升至保温室(23)内,壳体总成与外界环境接触,温度降低,使得双金属封板(63)恢复到初始状态,将传热孔(62)全部封住,从而将渗碳炉总成(2)的上方进出孔(26)堵住;
S6:将原先位于保温室(23)内的壳体总成向上提升至上轨道(31)与右轨道组(33)结合处,在上轨道(31)与右轨道组(33)结合处设置有压触传感器,在壳体总成提升至结合处后,顶触到压触传感器,从而使得上流水线(4)和下流水线(5)开始转动;
S7:上流水线(4)带动位于上轨道(31)与右轨道组(33)结合处的壳体总成向左轨道组(34)方向滑动,在控温外壳(6)顶触到上轨道(31)与左轨道组(34)的结合处时,上流水线(4)继续转动,从而使得放料抽屉(7)与控温外壳(6)脱离锁定,使得放料抽屉(7)继续向左轨道组(34)方向滑动到上方的抽屉滑动板(35)上,使其流向下一道工序,而此时控温外壳(6)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左轨道组(34)向下滑动,最终处于下轨道(32)与左轨道组(34)的结合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求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求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160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