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50693.0 | 申请日: | 2021-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8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娜;吴炯;刘振邦;陈万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7;H01M10/6563;H01M10/6568;H01M10/663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8 | 代理人: | 梁美玲 |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 动力电池 冷却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空调器 | ||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壳体和控制器,壳体位于车体外部,壳体设置有导风机构,壳体内设有压缩机制冷系统、表冷器、第一冷冻液管道和第二冷冻液管道,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表冷器靠近导风机构,第一冷冻液管道的进口连接水泵,第一冷冻液管道的出口连接表冷器的进口,表冷器的出口连接第二冷冻液管道的进口,第二冷冻液管道的出口连接蒸发器的进口,蒸发器的出口输出冷却液,第一冷冻液管道与第二冷冻液管道之间连接有冷冻液支路,冷冻液支路通过三通阀与第二冷冻液管道连接,该机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具有冷却效果好、节能、环保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由于工作和存储温度控制水平与动力电池性能与工作寿命与电池的密切相关,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是控制电池温度的关键部件。其中,动力电池是混合动力机车和动车的核心部件,需要配置热保障系统保障其正常散热,维持动力电池在最佳工作温度25~40℃。目前,冷却设备能为动力电池热保障系统提供恒定10℃~15℃的冷却液,冷却液将动力电池内部热量带出来。然而,目前的冷却系统仍存在不足之处:无论在何种环境温度下,冷却系统仅通过压缩机制冷系统来冷却冷却液,这样不但不环保,还耗费了机车和动车内的电力,导致原电池冷却系统能耗高、机车电力供应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机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该机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具有冷却效果好、节能、环保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机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机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包括壳体和控制器,所述壳体位于车体外部,所述壳体设置有导风机构,所述壳体内设有压缩机制冷系统、表冷器、第一冷冻液管道和第二冷冻液管道,所述压缩机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所述表冷器靠近所述导风机构,所述第一冷冻液管道的进口连接水泵,所述第一冷冻液管道的出口连接所述表冷器的进口,所述表冷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冻液管道的进口,所述第二冷冻液管道的出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进口,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输出冷却液,所述冷却液通过管道流经电池组,与电池组进行热交换;
所述第一冷冻液管道与所述第二冷冻液管道之间连接有冷冻液支路,所述冷冻液支路通过三通阀与所述第二冷冻液管道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三通阀和所述压缩机制冷系统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位于所述车体的顶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机构包括设于壳体上的导风板和风机,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壳体的一个侧面或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所述侧面为车体前进方向的侧边,所述风机的排风口朝向所述壳体外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板包括板件,所述板件上开设有若干的导风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有导风板的侧面为斜面,所述斜面的倾斜上升端靠近所述壳体的中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侧面上的所述导风板分别对应设有一个表冷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制热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制热装置包括与所述水泵连接的水箱,所述水箱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水箱内设有加热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06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