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频内窥导管及成像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47536.4 | 申请日: | 202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5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马腾;张琪;高磊;孔瑞明;陈焯权;黄继卿;李永川;郑海荣;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8/12;A61B8/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珊珊 |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频 导管 成像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频内窥导管及成像装置,将两个超声换能器以设定的排布方式放置于导管内,两个换能器既可以同时或延时发射与接收超声脉冲,也可以单独发射与接收超声脉冲,通过将两种分辨能力的阵元有机结合以提供高质量的超声双频融合图像;并且利用相关理论与仿真设计的三层及三层以上的人工匹配层结构,采用高精度镀膜的方式来制作双频超声换能器的匹配层,有效提高换能器的输出带宽与响应幅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器件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频内窥导管及成像装置。该种成像装置既可以应用在心血管,也可以应用在上下消化道内的辅助诊断。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心血管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简称CT)以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但是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评估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引导,需要更为精准的成像装置。
血管内光学相干层析成像(Intravascular 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IVOCT)在传统OCT的基础上结合了内窥镜和腹腔镜技术,能够提供较高分辨率的断层成像,从而提高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但是,OCT光学成像由于软组织的高光吸收和散射特性,会降低成像深度。其次,由于必要的血液冲洗步骤,会增加额外的手术风险。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简称IVUS)已广泛应用于基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脉支架的心血管疾病成像。
然而,传统的IVUS成像导管的超声换能器频率固定,为20MHz-40MHz,也就只能提供特定的轴向分辨率、横向分辨率以及成像深度;由于单频IVUS导管在成像分辨率和成像深度两个方面做了折中考虑,因此无法分辨例如心血管壁纤维帽(尺寸在65um左右)等细微结构,限制了其对于心血管结构和微小斑块的成像能力,因此难以对病变组织进行多层次的精准诊断。
近年来,美国南加州大学研发了用于心血管内窥成像的多模态导管,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用于高分辨率成像的同时,超声换能器用于大深度成像。
但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在提供分辨率成像的同时也牺牲了成像深度,还不得不引入冲洗装置;并且,这些研究均采用多系统的耦合的方式,使其装置更为复杂,使获得优质图像的代价大为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频内窥导管及成像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频内窥导管,所述双频内窥导管包括:
外壳;
位于所述外壳一侧的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外壳进行旋转;
所述外壳的侧壁具有开口区域;
位于所述开口区域内且延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超声换能器和第二超声换能器;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外壳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的,在上述双频内窥导管中,所述第一超声换能器的频率为小于或等于40MHz;
所述第二超声换能器的频率为大于40MHz。
优选的,在上述双频内窥导管中,所述双频内窥导管还包括:
位于所述开口区域内的底座,且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超声换能器和所述第二超声换能器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优选的,在上述双频内窥导管中,所述外壳背离所述驱动部件的一侧为子弹头形状。
优选的,在上述双频内窥导管中,所述驱动部件为力矩线圈;
所述力矩线圈的线圈层数为至少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75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声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循环篦子的无烟炭火烧烤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