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动折叠尾翼耐久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47485.5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4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亮;周瑜;魏川堯;胡汉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17/007;G01N3/04;G01N3/3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李勇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动 折叠 尾翼 耐久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动折叠尾翼耐久试验装置,包括按键触发组件、钥匙触发组件和到位感应组件,按键组件包括与车体固定的第一底座、固定于第一底座上且位于电动折叠尾翼开关按键上方的第一触发件和第一驱动机构;钥匙触发组件包括第二底座、固定于第二底座上用于夹持钥匙的夹块、固定于第二底座上且位于钥匙上方的第二触发件和第二驱动机构;到位感应组件包括第三底座、固定于第三底座上且与电动折叠尾翼顶面的第一感应片对应配合的开启到位传感器、与电动折叠尾翼侧面的第二感应片对应配合的关闭到位传感器;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开启到位传感器、关闭到位传感器与控制组件连接。其能够实现电动折叠尾翼进行的耐久性的自动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耐久性能测试领域,具体涉及汽车电动折叠尾翼耐久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智能化科技元素被广泛运用到汽车行业,汽车电动尾翼就是其中重要一项,从空气动力学角度考量,合适的尾翼可使汽车更加节油和美观。实际应用中分为固定性尾翼和折叠式尾翼,固定性尾翼刚性较大不易损坏,折叠型尾翼存在众多折叠机构,因此折叠型尾翼系统耐久试验就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电动折叠尾翼耐久试验装置,其能够实现电动折叠尾翼进行的耐久性的自动测试。
本发明的汽车电动折叠尾翼耐久试验装置,包括按键触发组件、钥匙触发组件和到位感应组件,所述按键触发组件包括与车体固定的第一底座、固定于第一底座上且位于电动折叠尾翼开关按键上方的第一触发件和用于驱动第一触发件作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钥匙触发组件包括第二底座、固定于第二底座上且用于夹持钥匙的夹块、固定于第二底座上且位于钥匙上方的第二触发件和用于驱动第二触发件作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到位感应组件包括第三底座、固定于第三底座上且与电动折叠尾翼顶面的第一感应片对应配合的开启到位传感器、固定于第三底座上且与电动折叠尾翼侧面的第二感应片对应配合的关闭到位传感器;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开启到位传感器、关闭到位传感器与控制组件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至少两条平行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上固定有第一立柱,第一立柱顶端连接有第一横梁,第一横梁上设有第一滑道,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滑道滑动连接,第一触发件与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至少两条平行的第二滑轨,夹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夹块滑动设于第二滑轨上,两个夹块之间形成夹持钥匙的空间。
进一步,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上固定有第二立柱,第二立柱顶端连接有第二横梁,第二横梁上设有第二滑道,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滑道滑动连接,第二触发件与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底座上固定有第三立柱,第三立柱上固定有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第四横梁位于第三横梁下方,第三横梁端部用于固定开启到位传感器,第四横梁端部用于固定关闭到位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为气缸。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触发件上下运动,即第一触发件通过电动折叠尾翼开关按键开启或关闭电动折叠尾翼,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触发件上下运动,即实现第二触发件通过钥匙开启或关闭电动折叠尾翼,通过到位感应组件收集电动折叠尾翼的开启和关闭信号,并由控制组件实现了整个耐久试验的闭环控制,从而提高了电动折叠尾翼耐久试验的精确性。
2、本发明所述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占地面积小,通用性好,模拟用户程度高,测试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按键触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钥匙触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到位感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74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