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EEK绝缘电磁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44657.3 | 申请日: | 202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3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匡美周;赵凤景;郑庆祥;王锋;王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杯电工电磁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04;H01B7/17;H01B7/28;H01B13/06;H01B13/14;H01B13/16 |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李婷婷 |
| 地址: | 4111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peek 绝缘 电磁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EEK绝缘电磁线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铜导体和在铜导体外周的复合绝缘层;复合绝缘层包括处于内层的第一绝缘层和处于外层的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采用聚醚醚酮;第二绝缘层采用聚醚醚酮。本发明的PEEK绝缘电磁线,复合绝缘层包括由聚醚醚酮构成的第一绝缘层和由聚醚醚酮构成的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采用相同的绝缘材料,利用物质相似相溶的原理,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内部的分子能迅速的相互渗透,同时两层的绝缘材料,都属于非完全结晶状态,分子与分子间的化学键能够快速交联,更加有效的保证了两层绝缘材料的结合程度,从而使得第一层绝缘与第二层绝缘的结合更加紧密和稳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线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PEEK绝缘电磁线。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PEEK绝缘电磁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机设备是动力装置的心脏,而电磁线温度等级的高低、电气性能等因素决定了电机的温度等级以及使用寿命,而其绝缘层材料的性能决定了电磁线的温度等级以及电气性能的高低。目前,国内温度等级最高的电磁线为240级聚酰亚胺绝缘电磁线,在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领域,正在寻找一种温度等级更高,电气性能更优异的电磁线。如采用聚苯硫醚(PPS)、聚酰亚胺(PI)、聚醚醚酮(PEEK)、液晶聚合物(LCP)及聚砜(PSF)等综合性能较高的特种工程塑料作为绝缘材料可以提供重要支撑。市面上的产品,通常采用单一绝缘层的特种电磁线,其绝缘层与铜导体之间的附着力差,很容易剥离,在后续的产品加工过程中,无法满足要求。具有复合绝缘层的特种电磁线在市场日益兴起,复合绝缘层主要包括中间层和外绝缘层,但是,中间层与外绝缘层之间容易出现界面,导致产品的复合绝缘层分层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EEK绝缘电磁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电磁线的复合绝缘层的中间层与外绝缘层之间容易出现界面,导致产品的复合绝缘层分层失效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PEEK绝缘电磁线,包括:铜导体和在铜导体外周的复合绝缘层;复合绝缘层包括处于内层的第一绝缘层和处于外层的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采用聚醚醚酮;第二绝缘层的采用聚醚醚酮。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层采用纳米级的聚醚醚酮颗粒形成的绝缘层。
进一步地,聚醚醚酮颗粒的粒度为10nm~20nm。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层的单边绝缘厚度为5μm~20μm。
进一步地,第二绝缘层的单边绝缘厚度为0.07mm~0.2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述PEEK绝缘电磁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铜导体放线,铜导体在惰性气氛下进行在线退火,对退火后的铜导体表面涂覆聚醚醚酮漆,烘烤,冷却,形成第一绝缘层,收线,获得电磁线半成品;
将电磁线半成品放线,预热,将聚醚醚酮通过挤压在电磁线半成品的第一绝缘层上,空气冷却,水冷却,获得PEEK绝缘电磁线;
聚醚醚酮漆包括聚醚醚酮颗粒和有机溶剂。
进一步地,聚醚醚酮漆采用模具法将聚醚醚酮漆涂覆在铜导体表面,模具法包括:采用涂漆模具将聚醚醚酮漆分至少两道次涂覆在铜导体表面,每道次涂覆的漆膜厚度为0.075μm~1.25μm,每道次涂覆后进行烘烤,烘烤的温度为300℃~400℃;聚醚醚酮漆的固含量为16%~26%。
进一步地,在线退火的保护气体采用氩气或氮气;在线退火的退火温度为450℃~530℃。
进一步地,预热包括:将放线后的电磁线半成品在惰性气氛下,进行高频感应加热,电流为90A~100A,加热温度为150℃~2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杯电工电磁线有限公司,未经金杯电工电磁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46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